北京延慶:八達嶺長城,煥新!
八達嶺長城開啟常態化夜景模式。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從來沒見過這麼美的八達嶺長城!”
“以前白天來過,沒想到現在能夜游長城,比白天涼快,游人也沒那麼多,沒那麼擁擠,太舒服了!”
7月2日傍晚,在八達嶺長城南四樓,來自河北的王女士和朋友向北望去,興奮地說道。
隨著暑期的來臨,北京八達嶺長城迎來了一年中游客最多的時候。而夜景模式的開啟,則更令游客驚喜。
不知不覺間,長城正在煥新中“蛻變”。
長城更美了
“就像穿越了一樣。”
在夜幕中的長城腳下,來自陝西的陳先生不停地拿手機與“張騫”“李白”等歷史人物自拍。
《夢華·長城》吸引眾多游客目光。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八達嶺長城旁的北京世園公園內,幾位游客在看過這裡上演的長城主題情景劇《夢華·長城》后感覺物超所值:“看了這場演出,感覺這趟來值了。尤其是驚險刺激的馬術、雜技表演,看得我心都提到嗓子眼了。”“還有夢幻般的劇場,把兩千多年來的長城故事表現得太唯美動人了。”
“八達嶺長城的自然之美與文化魅力是多角度的,我們就想著嘗試將它夜晚的姿態展現出來。”八達嶺文旅集團董事長榮欣鋒介紹,2020年,八達嶺長城開始在周末及節假日開啟夜景模式,深受游客歡迎,2023年實現了從5月到10月每晚常態化開放。
為了迎接這個暑期的到來,八達嶺長城再次提升“顏值”,新增了原創演藝活動,融合音樂劇、舞蹈、雜技、武術等多元化藝術形式,採用行進式觀演模式,帶給游客穿越古今的沉浸式體驗。
開啟夜景模式以來,已有40余萬名游客感受到了八達嶺長城的別樣之美﹔而隨著暑期旅游的火熱,這一數字每天都在被刷新。
與此同時,北京延慶還對長城文化進行持續深入挖掘,創立北京長城文化節、八達嶺文化論壇等品牌活動,為長城保護、開發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
這裡,正在成為傳播長城文化的“創新地”和推進延慶夜間經濟發展的“領頭雁”。
“這裡,有這麼多驚喜,以后還想來。”廣東游客劉先生在即將離開八達嶺高鐵站時說道。
腰包更鼓了
“一推開窗戶,長城就像一條巨龍一樣在眼前騰飛。”八達嶺長城腳下石峽村的民宿裡,來自山東的張先生帶著家人正在這裡避暑度假。
18個“石光長城”民宿小院,10個村民自營民宿小院,若干工坊、咖啡廳、書屋……石峽村已經不再是昔日的舊模樣。
“暑假前一個月,我們家的民宿就預訂出去了。”村民董進林告訴記者,僅今年的端午假期就入賬近萬元,“暑期游客會很多,雖然累點,但收入也不會差。我們大家一起跟著沾了長城的光。”他臉上是藏不住的開心。
游客在民宿享受“慢生活”。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跟著一起“沾光”的,還有村裡經營餐飲、零售店鋪以及種植果樹的村民:“石光長城”民宿平均每年採購2萬斤鮮海棠,用來制作海棠系列產品,這些海棠優先從石峽村及周邊村庄採購,為果農提供可靠銷路。每到豐收季,“石光長城”民宿還幫助銷售附近裡炮村的蘋果、幫水峪村的檳子,有效帶動了臨近村庄增收。
“我們村已經是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了,不僅民宿創出了品牌,長城文化、飲食文化、非遺文化也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關注。”石峽村黨支部書記李漢東說。
在延慶,如今已經有越來越多像石峽村一樣的村庄,以長城文化為依托,開發、打造出了品牌多樣的鄉居民宿,帶動著越來越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增收。
“延慶現有精品民宿371家,2023年精品民宿接待游客24.4萬人次,收入9280.9萬元。”北京市延慶區文旅局局長洪煒告訴記者。
保護更好了
暑期的八達嶺,游人如織,文旅火熱。
“小心腳下,別亂踢,咱們腳下的每一塊城磚都是有年頭的。”
在八達嶺旁陡峭的石峽關長城上,劉紅岩跟游客說著。
劉紅岩是八達嶺長城腳下石峽村的村民,同時也是一名長城保護員。
劉紅岩(左)給游人講解長城保護相關知識。受訪者供圖
雖然長城就在家門口,但劉紅岩巡查一趟往往要五六個小時,往返近20公裡,春夏秋冬風雨無阻。山脊上的長城,夏天烈日當頭毫無遮擋,冬天北風呼嘯扑面而來。劉紅岩就這麼年復一年地走著、巡著。
“別看雜草隻有一小撮一小撮的,對長城磚體的損壞可不小。草長得太快了,一天不來都不行。”隨身攜帶的鐮刀是為了除草方便,劉紅岩一邊除草一邊告訴記者,“夏天偶爾會遇到從草叢竄出來的蛇,剛開始有些怕,現在用手杖隨手一撥就成。”說話間,她又拿出手機拍下城磚的情況,瞧瞧有沒有自然脫落和破損的地方。
偶爾遇到游玩的“驢友”,她還會提醒注意防火,不要亂丟垃圾、隨意踩踏、亂刻亂畫,“大部分游客還是很配合的,遇到不配合的,我就一直跟在后面,直到他們下山”。
從2019年至今,延慶區已經招募了134名長城保護員,大多是來自長城附近村庄的志願者,日常負責巡視、險情監測、環境清理、勸阻游人不文明行為等工作。近些年來,延慶持續加大對長城的保護修繕力度,截至2023年底,延慶發現並修繕長城牆體22247.96延米,轄內磚石長城搶險修繕率超過88%。
“我會繼續巡護下去,畢竟從小在長城腳下長大,這裡是我的家呀。”劉紅岩笑著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