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北京市醫藥企業藥品談判成功率均超90%
北京支持創新醫藥臨床應用 將研究型醫院納入醫保定點范圍

6月6日,《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新聞發布會召開。人民網記者 孟竹攝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記者孟竹)“近幾年北京市醫藥企業藥品談判成功率均超過90%。”在6月6日召開的《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杜鑫說了這樣一句話。
圍繞介紹《行動計劃》中市場端支持醫藥創新發展的相關舉措,杜鑫介紹,在服務創新藥申報國家醫保目錄方面,將及時了解北京市創新醫藥企業產品情況,積極開展政策宣講和培訓,支持企業參加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談判工作,爭取讓更多創新藥品通過談判納入國家醫保目錄。
在建立創新藥品挂網綠色通道方面,目前,北京市累計為43個創新藥品快速挂網,其中包括培莫沙肽注射液、托萊西單抗注射液等29個國產藥品,還包括注射用維泊妥珠單抗、甲苯磺酸利特昔替尼膠囊等進口藥品。
在服務創新技術項目方面,將優先啟動統一定價論証程序,同步研究納入醫保支付。同時,進一步減少審批環節,優化審批流程,受理周期從每半年縮短到每季度,創新醫療器械產生的新醫療技術、新醫療活動不受受理周期限制,可通過綠色通道隨時申報。
在保障患者治療需要方面,通過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雙通道”保障國談藥供應,已在31家定點醫藥機構開展雙通道管理試點工作。近期,將新增北京安貞醫院等5家醫療機構進行試點,待新增試點醫藥機構運行穩定后,將在全市三級定點醫療機構范圍內開展國談藥“雙通道”落地工作。
在完善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機制方面,對符合條件的新藥新技術費用,不計入DRG病組支付標准,單獨支付,目前已初步形成除外范圍名單。北京市出台的《關於印發CHS-DRG付費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管理辦法的通知(試行)》中明確,藥品及耗材由企業進行申報、診療項目由醫療機構進行申報,申報范圍包括三年內新上市的藥品和醫療器械、增加功能主治或適應症的藥品、新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的藥品,因北京市價格調整新增的可另行收費的醫療器械,以及新增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先對申報產品進行形式審查,再組織臨床專家論証,同時通過數據驗証其對DRG支付標准的影響,結合專家論証和數據驗証的結果,最終確定DRG新藥新技術除外支付范圍,根據使用情況統一據實結算,有效期三年。
杜鑫介紹,對國談藥和創新醫療器械涉及的診療項目,不受醫療機構總額預算指標限制,2023年醫保基金單獨支付創新器械診療項目和國談藥達30億元。
在藥品集中採購方面,京津冀第三批37個藥品帶量採購中選結果於5月底在北京市落地執行﹔在醫用耗材集中採購方面,推進京津冀“3+N”聯盟心臟起搏器類、冠脈藥物球囊、冠脈擴張球囊、冠脈導引導管、冠脈導引導絲五類醫用耗材續簽採購協議申報採購需求量填報工作和超聲刀類和吻合器類落地執行工作。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為支持創新醫藥臨床應用,北京將研究型醫院納入醫保定點范圍。目前,高博醫院已納入定點醫療機構,支持其與創新醫藥企業深度合作,打造創新藥械驗証與示范中心,加速成果轉化應用。
除此之外,北京將建立“北京普惠健康保”特藥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指導保險公司完成藥品信息收集分析,初步形成2024年特藥清單調整方案,將於近期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