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長城腳下,有一群“志願守護者”

2024年06月04日08:1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長城腳下,有一群“志願守護者”

長城腳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自發守護長城、傳承長城文化,為保護好、傳承好長城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發光發熱。他們穿著志願者藍馬甲,是長城的“志願守護者”。在北京,這樣的志願者隊伍有數十支,達數千人。

  人人能為長城做點事情

  “看,這段牆的下半部分是塊石堆砌的,上面是夯土。”行走在蜿蜒起伏的長城蟠龍山段,長城小站志願者團隊創始人張俊一路不停地給北京建筑大學的同學們講解。講到精彩之處,人群不時報以陣陣掌聲。

  蟠龍山長城位於密雲區古北口鎮的群山之中,是古北口長城的組成部分。古北口長城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原始長城”,這與長城保護工作密不可分。

  “熱愛長城,熱愛生活。”長城小站的這句口號,讓許多人將熱愛長城、保護長城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1999年,長城小站成立,並致力於通過互聯網傳播長城文化。通過志願者們的努力,蟠龍山長城、臥虎山長城等一大批不太為人熟知的長城走入人們的視野。經過20多年的發展,長城小站的實名注冊志願者目前已達到2000余人。

  “與朋友分享你的長城照片和體驗﹔帶走垃圾維護長城的清潔﹔勸阻在長城上刻畫的行為﹔給孩子們捐一本書﹔發現疑似破壞長城的行為立即報告……”2016年,長城小站與30多家單位聯合呼吁公眾一起保護長城。張俊把這些總結為“人人能為長城做的五件事”,呼吁人們積極參與。

  長城小站與北京建筑大學聯合發起了“長城營造社”項目。在古北口,在石峽村,志願者深入長城沿線的鄉村,給村民講課,並呼吁“幫助長城邊的鄉村”。2023年,在第45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長城營造社”榮獲“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未來之星獎。

  “幫助長城邊的鄉村,就是在幫助長城。”張俊意識到,保護長城的最佳方式,就是讓鄉村成為長城文化的“代言人”,讓長城沿線的鄉村能夠因為長城而獲益。

  講述不一樣的“長城故事”

  長城在北京境內自東向西蜿蜒經平谷區、密雲區、懷柔區、昌平區、延慶區、門頭溝區6個區,長城牆體全長520.77公裡。在北京,長城沿線分布著豐富的文化資源、生態資源以及人文與自然景區。在志願者的帶動下,一些村民自發守護長城、傳承長城文化,並依托長城資源走上了致富路。

  原鄉長城志願服務隊致力於推動鄉村地區長城遺址、長城文化、長城帶鄉村傳統遺產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在延慶區井庄鎮三司村,原鄉長城志願服務隊依托村內的長城遺跡,持續開展“長城故事會”專項志願服務項目,以“志願者+游客”全景式探索、沉浸式體驗長城帶鄉村文化的方式,講述不一樣的“長城故事”。

  志願者王磊是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在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同時,王磊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打造“長城生活博物館”志願服務項目,在三司村規劃設計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長城文化鄉村民宿小院,吸引了大批游客來到三司村旅游。如今,三司村已是遠近聞名的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

  志願服務帶動的文旅產業,給這個小山村帶來了巨大變化。志願者們向游客講解長城文化,引導游客參與長城保護志願服務,讓長城腳下的古村庄有了忠實粉絲。“我們要講好長城故事,為促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王磊說。

  志願服務在長城沿線閃光

  “長城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征,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眾志成城、堅韌不屈的愛國情懷。”在延慶區博物館,長城文化宣講志願者嫻熟地為游客介紹著館內情況。

  長城文化宣講志願服務崗,是由延慶一中與延慶區博物館聯合開展的志願服務項目。通過在博物館裡介紹長城文化,帶動了更多青少年從思政“小課堂”邁向社會“大課堂”。

  在北京長城資源最豐富的延慶區,志願者常年活躍在長城沿線的八達嶺鎮、井庄鎮、永寧鎮、大庄科鄉等地,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生長在長城腳下,更有責任承擔起保護長城的重任。”青年志願者胡文樂經常和同伴們一起,到長城腳下開展垃圾清理和垃圾分類志願服務活動。每次開展活動,都能吸引很多人參加。“我們要讓垃圾分類、保護長城的口號更加深入人心,保護長城,就是要從點滴做起!”胡文樂說。

  延慶登山志願者協會的成員主要是一群登山愛好者,每周都會組織登山活動,通過撿拾游客丟棄的垃圾,勸阻亂刻亂畫等方式保護長城。辛得民是其中的志願者骨干,如今已是一位五星級志願者。

  “作為志願者,要像守護家園一樣守護好長城。”這並不是一句空話。一次,辛得民看到有游客准備在長城上刻字,立刻上前勸說:“長城是文物,是中華文明的象征,我們要保護它。”對方一愣,停下了刻字。這些年,延慶登山志願者通過呼吁“帶走垃圾”,對不文明行為進行“柔性勸導”,讓愛護長城的觀念在人們心中生根發芽。(記者 王琪鵬)

(責編:李博、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