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舊小區改造“加速跑” 前五月185個小區實現煥新
海澱區羅庄東裡小區改造后的小廣場。 記者 崔家寧攝
午后,北京海澱區羅庄東裡小區的小廣場上傳來陣陣笑聲,老人在座椅上納涼,孩童在一旁嬉戲。“沒有老舊小區改造,哪有這個小廣場。”居民劉艷杰說。幾日前,羅庄東裡小區剛迎來改造竣工。
聚焦為民、便民、安民,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正在“加速跑”。最新統計顯示,截至5月底,全市197個老舊小區實現改造開工,185個老舊小區完成改造,完工量超全年完工計劃的90%。
小圓桌前改出老樓大變化
“下水道不反味了”“樓道多亮堂”“社區環境也好了”……說起羅庄東裡小區的變化,劉艷杰有點停不下來。
劉艷杰是小區的第一批住戶,1992年搬進來,住了20來年后,房子開始鬧毛病。“屋裡上下水老堵,曾經最多一天得通6次,人都不敢出門。”劉艷杰說,因為上下水的事,自己老生氣,跟鄰居的關系也處不好。
居民李學志最頭疼的,則是漏雨,“我家這個陽台,之前一下雨,鍋碗瓢盆都得用上,都成心病了。”
改善居住環境是居民們多年的期盼,然而,2021年,小區納入改造名單后,還是有反對聲音。“上下水改造最難。”羅庄東裡社區居委會主任王曉娟說,家裡剛裝修的怕入戶改造破壞大,有老人孩子的擔心改造停水對生活影響大,遲遲不肯同意,甚至有人將入戶宣傳小組拒之門外。
如何解扣?王曉娟想起小區的“小圓桌”。原來,5號樓前的停車場有一塊空地,居民們每天都會在這支上桌椅,聊天談心。“小區改造的事,還得大家伙兒商量著辦。”
社區、施工方、物業、居民代表,隻要一有疑問,涉及改造的幾方就坐在小圓桌旁議一議。“我家上下水沒啥問題,不想改”“您看那水管鏽得跟大拇指一般大,等出問題再想改就來不及了”……你問我答中,大家伙兒心裡的結解開了,小區上下水改造率和門窗更換率均超過90%。
這不,就連如今廣受稱贊的樓門文化展示區,都是在商議中產生的。傳承紅色精神、傳統文化、尊老敬老、家教家風……走進每個單元門,都能看到一面獨特的展示牆,各有各的主題。“樓道成了風景線,就連附近的大學生都知道。”劉艷杰笑著說。
響應民情改造率提至100%
老舊小區改造,居民是主體,要解決居民關切的實際問題。以民意為基礎,居民按需“點單”,響應民情、做實事,已成為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一項基礎性制度。
位於石景山區的蘋果園二區,去年底完成了樓本體改造,目前正在進行公共空間和管線統籌改造。
“防護網拆下時大變樣,就跟開了美顏相機似的。”住在4號樓的居民段秀雲說,室外,樓的外立面變美了﹔室內,上下水管道換新,保溫效果也提上來了。
“16棟16層高的塔樓,樓本體改造全部見成果,隻用了7個月,其中上下水改造率達100%。”蘋果園二區社區居委會主任李曦坦言,剛開始,因為或這或那的擔憂,同意上下水改造的居民僅有30%。
從30%到100%,秘訣是什麼?“答案就一個字:細!”李曦說。
有居民擔心用水不便,施工團隊就在每層樓設置了臨時上水口,樓下還有衛生間、淋浴間﹔家有老人或孕婦下樓不便,社區就把移動馬桶送上門……“隻要把居民的事當做自家的事,這事就不難。”李曦說。
段秀雲評價,施工師傅拆瓷磚時跟繡花一樣細,盡量整塊拆除、原磚還原,“我家改造完,其他樓的鄰居來參觀,都說這活做得好!”
前五月185個小區完成改造
從住得了變成住得好,越來越多的小區正經歷羅庄東裡小區的變化。
老舊小區改造是民生改善綜合體,隻有從更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出發,人民才能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十四五”以來,北京市持續在立機制、補短板上下功夫,圍繞統籌協調、資金共擔、多元參與、存量資源整合利用、小區長效管理等方方面面,不斷推出革新舉措,致力於以可持續、高質量的發展模式,打造更多宜居小區和幸福家園。日趨完善的機制,為全市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按下了加速鍵。
最新統計顯示,截至5月底,全市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已開工197個,涉及改造面積550萬平方米,已完成全年開工計劃的65%﹔完工185個,涉及改造面積700萬平方米,完工量超全年完工計劃的90%。
從數據上看,今年前五個月的老舊小區改造完工量,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完工總量。
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積極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力爭到2025年底基本完成全市2000年底前建成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的改造任務。(記者 鹿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