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市電詐犯罪立案數及損失數“雙下降”

去年累計避免群眾經濟損失73億余元

2024年06月01日07:45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5月30日上午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聽取審議了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反電詐法實施以來,本市實現了電詐犯罪立案數和損失數分別下降,破獲案件數和抓獲嫌疑人數分別上升的“兩降兩升”任務目標,2023年累計避免群眾經濟損失73億余元。檢查發現,目前網絡側引流問題比較突出,互聯網社交平台和具備社交屬性的APP已成為電詐犯罪主要的引流手段。

  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2022年9月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並於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今年3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深入電信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非銀行支付機構、互聯網企業,以及公安機關、街鄉鎮和學校的反詐中心,從金融、電信和互聯網等行業源頭入手,緊盯涉詐風險環節,對反電詐法在本市的實施情況開展了執法檢查。

  成立全國首家省級反詐和查控中心

  根據執法檢查報告,本市實現了反電詐工作由市、區到街鄉鎮的廣泛延伸、全面覆蓋,同時在部分高校、互聯網企業建立第四級反詐中心。成立全國首家省級反詐和查控中心,目前已有四大電信運營商、8家重點銀行及多個互聯網企業入駐。同時,建立完善涉案電話卡、銀行卡人員信息庫,開展涉詐人員動態管控。

  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成為助力反電詐的重要力量。本市依托市、區兩級綜合預警平台建設,創新研發AI語音勸阻系統,提升勸阻能力和處置效率。建立一類銀行卡篩查、第三方實時監控、止付預警等三道防線,實現對2000余個銀行網點的一鍵止付、線上凍結。市公安局介紹,本市強化異常信息監測識別,開展涉案號碼前置發現、關停和短信攔截等工作,累計保護被害人10萬余人。2023年涉案電話卡、銀行卡數量同比分別下降26%和23%,累計避免群眾經濟損失73億余元。

  多層次、全方位的反電詐宣傳教育也在持續開展。本市在全國率先開通96110反詐專用號碼,建立覆蓋全市3200余個社區、1500余所大中小學校、300余家醫院的反詐志願者隊伍。組織反電詐宣傳進社區、進校園等系列活動百余場,累計發送反詐公益短信超8億條。

  利用網絡工具引流案件佔比超六成

  執法檢查組認為,雖然本市反電詐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電詐犯罪發案高、佔比大,打防管控難度日益加大。今年一季度,電詐警情雖繼續保持下行態勢,但仍然佔到刑事警情的四成左右。

  2023年本市電詐案件中,利用網絡工具引流佔比達六成以上。執法檢查組指出,目前,互聯網社交平台和具備社交屬性的APP已成為電詐犯罪主要的引流手段。同時,涉案“兩卡”風險隱患還未根除。從電話卡情況看,2023年全市四大運營商共開辦涉案卡同比上升3.6倍,其中個別運營商涉案卡佔到全市總涉案卡的五成以上。銀行卡方面,2023年本市涉案存量個人銀行賬戶佔到所有涉案個人銀行賬戶的八成以上,已成為本市涉案銀行賬戶數量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

  此外,本市綜合懲治電詐違法犯罪還有提升空間。真正打深打透的案件較少,抓獲的電詐分子多為涉及買賣“兩卡”、洗錢、架設話務設備的黑灰產業底層人員。在涉詐行政處罰方面,實踐中對企業和個人出現的違規違法行為還存在界定不清、定性不准等情況。

  建議針對重點人群開展靶向宣傳

  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執法檢查組建議,行業監管部門應針對存量銀行卡、新開電話卡涉詐問題突出的金融、電信企業,加大聯合約談、挂牌警示和倒查追責力度。金融、電信和互聯網企業要嚴格落實實名信息登記、行業管理黑名單等制度,完善用戶開卡開戶核驗機制,加強網絡監測,開展涉詐網絡信息及APP專項治理,實時監測識別和有效處置各類涉詐信息和網絡活動。電信部門要會同公安機關加強技術攻關研究和投入,強化技術反制和預警攔截系統效能。金融部門要加快金融反詐一體化平台建設部署,持續優化風險監測模型,精准識別涉詐異常賬戶和可疑交易,有效阻斷電詐“資金鏈”。

  針對老年人、青少年等重點人群,執法檢查組建議,加強對易受騙群體、案件高發行業、重點地區的宣傳教育,結合其行為特點開展靶向宣傳。用好各類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平台,及時曝光新類型電詐的套路手法,開展針對性強、務實管用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防詐反詐的意識和能力。(本報記者 高枝)

(責編:李世奇、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