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減輕家庭教育負擔、滿足個性化需求 北京發布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指南

2024年05月17日23:0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鮑聰穎)家長上班不能及時接孩子?孩子在家寫作業沒法輔導?學校如何統籌資源做好課后服務……5月17日,北京市教委發布《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工作指南(試行)》。

北京市教委表示,課后服務旨在減輕家庭教育實際負擔,促進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完成大部分作業,適當培養興趣發展特長,解決家長不能及時接孩子的現實困難。同時,豐富教育供給,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內容和活動方式,一定程度滿足個性化學習活動需求。

課后服務與課程教學應一體化設計

可彈性離校,分批次放學

《指南》明確,北京市中小學課后服務面向全體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實現對所有義務教育學校、所有工作日、所有有意願學生“三個全覆蓋”。嚴格遵循學生自願參加原則,對於有參加意願的學生,學校做到應留盡留,不得拒絕。對於沒有意願的學生,不得強制要求其必須參加。

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段差異和個體差異,在課后服務中強化因材施教、分段設計、自主選擇,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課后服務突出綜合性、實踐性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體驗、探究、創造的過程中,夯實基礎,激發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

《指南》要求,學校應在開學前完成課后服務的准備工作,正式開學后的每個工作日均應提供課后服務。課后服務時間從完成國家規定課程和學校教學計劃之后開始,原則上不早於17:30結束。考慮到不同群體需求,學校可在此期間設置2-3個時段,實施彈性離校,分批次放學。學校為學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習、午餐午休看管、晚自習等服務不納入課后服務范圍。

將課后服務納入教育教學總體安排,對課內課后教育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構成學校全過程育人的完整鏈條。內容設置要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生實際需求,為不同階段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撐。一年級新入學階段課后服務側重於適應與融入,小學中低段課后服務側重於興趣啟蒙、綜合實踐拓展,小學中高段課后服務側重於興趣特長培養、學科實踐拓展,初中課后服務側重於學生全面發展的支持和指導、學科鞏固與延伸。鼓勵在同一年級或同一學段內設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課后服務內容,為學生提供因需選擇的機會。

課后服務包括作業指導等四個方面

努力實現“當天問題不回家”

為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課后服務應設置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專門時間,從一周整體安排來看,作業時間既不可成為課后服務的全部內容,也不能被完全擠佔,為小學生在校內基本完成書面作業,初中學生在校內完成大部分書面作業提供時間保障。教師對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提出的困惑給予及時解答,或者集中把問題反饋給相應教師,同時對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的學習品質進行培養和引導。堅持作業全批全改,加強及時反饋、訂正,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可進行作業面批,通過作業細化學情分析。

建立課后服務時段學科答疑制度,為學生學習中的個性化問題提供指導,緩解學習差異帶來的分化。對於小學低年級學生,教師可結合課上教學觀察,利用課后服務對尚有問題的學生主動進行進一步輔導。對於小學中高年級和初中學生,可通過教師走班、學生走班、專用答疑教室等多種形式進行個性化答疑。優化學生答疑安排,如提前預約答疑教師,或通過答疑條調控答疑學生流量以減少等候時間等,滿足學生答疑需求,維持答疑秩序。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組織學生刷題備考、講授新課或集體補課。

對學習困難比較突出的學生,採取“分層輔導”與“量身定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個性化補差補缺,努力實現“當天問題不回家”。同時,開展學科知識、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方面的綜合輔導,全面提升學習品質。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可通過設置分層作業、挑戰任務、高階課程、專項活動等方式進行提升輔導,保証學生學足學好。

加強課后素質拓展與課內教學銜接

嚴禁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指南》明確,要在課后服務中進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素質拓展,為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特長潛能的學生提供個性化選擇的機會。素質拓展可包括體育鍛煉、科技活動、文化藝術、勞動實踐、閱讀朗誦、德育心理、綜合實踐等方面。鼓勵採用主題式、項目式、體驗式、互動式、情景式等實施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良好的自我管理、同伴互助的習慣和能力。

同時,加強課后素質拓展與課內教學的銜接。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展體育鍛煉,確保學生每天在校運動不少於一小時,倡導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鍛煉時間。以課堂學習內容為基礎,拓展設計多種課后服務課程活動,開發基於實驗、探究、創作、社會實踐等的整合課程資源,培養學生科學精神與實踐創新能力,為核心素養的培育提供更大的平台。嚴禁增加學生課業負擔。

專項經費向課后服務教師傾斜

因地制宜建設“環學校教育圈”

具備一定條件的學校,可採取每周指定日期自選內容,其他時間統一安排的方式開展課后服務。條件較好的學校,可採取每日先統一安排再自選、每日統一安排與自選平行、每日全部自選等多種方式。學校可採取混編走班、同學科教師集中安排、平行班課后內容滾動輪換、線上線下結合、校內外師資分工配合等組織形式,為增加學生公平參與機會和提高師資使用效率、充分發揮教師優質教育服務屬性創造條件。

各區各校不得向家長和學生收取課后服務期間發生的任何費用,所需經費由市區財政按職責共同負擔。2021年新增教師績效工資額度用於參與課后服務教師的激勵,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原則,切實向承擔課后服務的教師傾斜。

學校可根據課程設置或者活動安排需求,按照“雙向選擇”適當引入一定數量的校外人員。學校應積極開發利用各類教室、體育運動場館、圖書館、校園場地等教育教學空間資源,確保應開盡開、能開盡開,鼓勵結合學校空間特點,統籌各年級、各學科課后服務的時空安排。根據學校校外資源分布情況,因地制宜建設“環學校教育圈”,就近就便統籌利用學校周邊教育資源。探索集團或學區共享課后服務資源,實現教育資源暢通流動。

“高質量的課后服務不僅要學足學好,還要善於打破單科供給,推動構建新型師師、師生、生生、校內校外關系和家校社協同育人共同體,這也體現了課后服務新質生產力的要求。”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指出,各區和學校應借助課后服務這一學校發展、教師發展的新契機,撬動教學、管理、評價、資源、教師發展等多方面變革,促進學校由聚集資源求發展,向結構性的解決體系問題轉變。優化育人體系和治理體系,形成樣態各異、同向發力的校內教育服務供給結構,提升學校現代化建設水平。

下一階段,北京市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工作將以《指南》為標准檢視改進、優化創新,著眼長遠推動課后服務,增強課后服務持續發展動能,構建課內課后整體協調發展新模式。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將進一步探索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有效統籌,在盤活校內資源基礎上,因地制宜充分開發區域資源,規范利用社會資源。依托學區、集團、城鄉共同體等多種教育供給模式,促進課后服務師資、場地、課程、活動等資源的流動共享,實現跨校、跨年級、跨學段、跨學科的資源融通。此外,還將推動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課后服務管理與教育方式創新,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供有效支撐。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