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有戲”系列報道

舞畫聯袂 《楊家嶺的春天》展現文藝經典新風貌

2024年05月09日14:57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藝術家在國家大劇院為觀眾分享創排故事。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人民網北京5月9日電 (記者尹星雲)5月9日至12日,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的原創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將登台國家大劇院。5月8日,北京舞蹈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家展開了一場有關舞與畫的藝術交流,並分享了《楊家嶺的春天》台前幕后的創排故事。

以舞入畫 賦經典以真實

《抗旱》《挑水》《豆選》《馬錫武調解婚姻訴訟》《人橋》《當敵人搜山的時候》……活動現場,一幅幅抗戰時期創作的延安木刻版畫組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這些版畫既是革命時期的真實記錄,也是《楊家嶺的春天》的創意源頭與重要素材。在版畫的串聯下,“厚土”“破曉”“永生”的篇章逐一展開,將觀眾帶入了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

“當我們看到這些經典版畫時,一直在思考如何將這些小尺寸版畫投放到大舞台上。找到《抗旱》幅版畫時,我覺得特別有形象感,而且有生命的熱度。所以我們主創團隊配合舞美、多媒體等多方面手段,力求將版畫中干裂的土地、熱辣的太陽呈現出來。這幅畫的主題是抗爭自然,是通過人的努力去獲得美好的生活,我們的精神在創作過程中也獲得了升華。”《楊家嶺的春天》總導演張曉梅分享了“以舞入畫”的創排過程。

“《人橋》是第三篇章‘永生’的重要參考版畫。在舞台的最后方,演員們用身體搭建了一座長城般的‘人橋’。在舞台的前區,小戰士跪在地上,抱著犧牲的版畫家失聲痛哭。這個畫面是動人的,我們希望通過動作、身體,再加上對版畫的感悟,轉換為戲劇化的場面,從而實現精神的升華,讓觀眾在版畫家的犧牲中,在戰士們的人橋上,感受人民的不屈意志。”劇中“版畫家”的飾演者汪子涵從角色出發,以版畫《人橋》為例,分享了自己的表演感悟。

以畫代舞 新創作抒寫文藝春天

活動現場,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副教授黃洋帶來了為《楊家嶺的春天》所創作的版畫《楊家嶺之春》。為凸顯“版畫”這一延安時期最為重要的藝術形態和宣傳形式,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教師團隊特地前往延安楊家嶺採風,並創作了該版畫。他們將寶塔山等地標性建筑融入當代版畫創作中,為《楊家嶺的春天》舞台美術增添了新的亮點。“在創作《楊家嶺之春》前,我們為這些經典版畫都做過非常詳細的分析,這些版畫蘊含著美術家對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與自我的提煉。同時,我們也深入楊家嶺當地進行了解,在走訪過程中,我們始終在問自己,楊家嶺的春天在哪兒?在採風與思考之后,最終形成了現在的《楊家嶺之春》。用飽滿激烈的畫面、抽象的語言來反映萬物復生、生機盎然、拔節生長的狀態。”黃洋表示。

布面油畫《人民的延安》在現場首次亮相。人民網記者 尹星雲攝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副教授於婉瑩所創作的布面油畫《人民的延安》在現場首次亮相。《人民的延安》主要以《楊家嶺的春天》第二篇章“破曉”為創意靈感,“我的這張作品叫做《人民的延安》,正是想要強調‘為人民’的文藝精神。”於婉瑩表示。

該劇以文藝青年的思想覺醒為線索,記錄這群青年在生活、勞動與戰斗中完成“為人民而作”的精神世界轉變時刻。該劇由國家大劇院BDA青年舞團,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創意學院和中國古典舞系共同創排,集結了總導演張曉梅、張雲峰,編劇許銳,作曲程遠、謝鵬,視覺總監任冬生等一線主創藝術家。從2022年《楊家嶺的春天》作為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開幕演出首演至今,該劇已完成了七輪演出。

經過藝術家多輪打磨提升過后的《楊家嶺的春天》,在本輪演出中,新出場的人物設計、笑淚交織的情節安排值得關注。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