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文化

全國首部以邵飄萍為故事原型,重現《京報》創辦歷史

原創話劇《京報》6月亮相中國國家話劇院

2024年05月05日09:37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5月5日電 (記者鮑聰穎)5月4日,由北京市西城區文化館打造的原創話劇《京報》在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舉辦媒體見面會。該劇是全國首部以邵飄萍為故事原型,重現《京報》創辦歷史的劇目,將於6月18日至19日在中國國家話劇院大劇場上演。

原創話劇《京報》是北京市西城區文化館繼《父親·李大釗》和《新北平市長》后,第三次從人物原型出發,致力打造的“紅色題材劇目三部曲”。

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麗莉表示,西城區“百姓戲劇展演”起於2014年,今年是第十一年。西城區百姓戲劇展演始終堅持“政府搭台、社會參與、院團助力、資源共享”的活動模式,秉承“群眾演、免費看、專家幫、明星帶”的活動特色,致力於將戲劇藝術融入百姓生活,讓更多的人能夠近距離接觸和感受到戲劇的魅力。原創話劇《京報》作為本屆“百姓戲劇展演”的開幕大戲,以邵飄萍先生為故事原型,將文物保護和話劇藝術相結合,賡續紅色血脈,用活西城區的紅色資源。

在原創話劇《京報》的創作和排練過程中,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提供了相關史料和場地的支持。“椿樹街道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在重要時間節點,我們經常組織開展多樣的文化活動,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地區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涵養椿樹的文化底色,讓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在椿樹地區繁榮發展。”椿樹街道工委書記李鬆山表示。

北京市西城區文化館館長鄭昕表示,近幾年,北京市西城區文化館依托西城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致力於挖掘西城紅色故事,突出西城特色。劇目的排演堅持文化館“專群結合”的創作特點,由文化館的業務干部和群眾戲劇愛好者共同出演,用戲劇的表現形式,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群眾戲劇。

“在紀念五四運動105周年這一天,演員們在邵飄萍先生銅像旁演繹當年他以筆為槍,以京報為輿論陣地,投身五四浪潮之中的故事。”原創話劇《京報》編劇、導演馬力達在現場分享劇目的創新點時提到,本次創作的原創話劇《京報》是全國首次對於邵飄萍先生生平及其創辦與發展《京報》的歷史進行全景式、戲劇化的舞台呈現。

原創歷史戲的難度是在沒有模板的前提下去尋找一種真實感,“我們會要求演員在排練當中不僅要解讀劇本,還要解讀生活。”原創話劇《京報》項目負責人、總導演楊地表示,“我們與劇中的時代有一定的距離,這是在創作和表演過程中的難點之一,需要在排練之外去彌補。”

為此,劇組與邵飄萍先生嫡孫、原創話劇《京報》顧問邵澄面對面座談交流,並多次赴京報館舊址(邵飄萍故居)參觀、查閱相關歷史資料等,讓演員們通過大量的背景資料積累去體驗劇中時代,挖掘時代背景下人物的精神面貌。希望通過此次排練和演出,演員們能在舞台上塑造出生動鮮活的人物,演繹出動人的舞台作品。

“這是我第一次和群眾戲劇團隊分享祖父的故事,在和演員們交流的過程中,又一次翻出祖父的點滴故事。”邵飄萍先生嫡孫、原創話劇《京報》顧問邵澄說,在劇組裡看到很多年輕人鮮活的面孔,對原創話劇《京報》的成功演出充滿信心。

“通過舞台上的表演,我們可以傳達出各種情感和思想,引起觀眾的共鳴和思考。”原創《京報》京報主演楊乃慶作為北京市西城區戲劇曲藝部業務干部,此前已經參演過不少原創劇目。對於這次演出,他認為依舊充滿新的挑戰,可以在角色上有新的突破。

從表演教師到話劇演員,北京市西城區戲劇家協會理事張惟坤說,從幕后到台前,與學員們一起完成劇目的排演,既是對教學理論的實踐,也是對教學成果的檢驗。希望可以和學員們共同在中國國家話劇院圓滿完成原創話劇《京報》的演出,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據悉,北京市西城區文化館已經第五次登陸中國國家話劇院的舞台,受邀參演本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作為第九屆中國原創話劇邀請展中唯一的群眾戲劇,原創話劇《京報》也是全國首部以邵飄萍為故事原型,重現《京報》創辦歷史的劇目。該劇將於6月18日至19日在中國國家話劇院大劇場上演。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