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貼心的為老服務離不開“細節控”

2024年02月21日09:3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貼心的為老服務離不開“細節控”

  俗話說“沒過十五都是年”,本周,雖然各行業已陸續回歸工作正軌,但在家政、保潔等一些服務業,部分返鄉過年的人員還未回京。沒有了他們助老,社區裡的獨居、空巢老人過得怎麼樣?是否有人照料?能不能吃上一口熱乎飯?這些問題令人牽挂。

  春節前,國家衛生健康委、全國老齡辦公布了第三批999個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名單,東城區和平裡街道東河沿社區、東直門街道清水苑社區成功入選。超長假期更加考驗為老服務。老年友好型社區的假期服務是如何進行的?記者前往這兩個社區展開探訪。

  在安外大街地壇牌樓西側,東河沿社區老年志願者正在為廟會游客指路。

  安全

  細心提醒做好防范

  “安全最重要,尤其是獨居老人、空巢老人,我們心裡這根弦總得繃著。”當問起社區為老服務工作的重點時,東河沿社區與清水苑社區工作人員的答案不謀而合。查閱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評分細則(試行)》,這兩個社區最關注的問題正是其中的前三項內容——排除安全隱患、社區防火、降低老年人生活風險。其中,獨居、空巢、失能老人成為被關注的重點人群。

  和平裡街道東河沿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千人,佔居民總數的1/5,80歲以上的老人超過200人。春節前,社區黨委書記邵偉民帶隊,到重點關注的老人家中拜年,除了送年貨、送春聯,還有一個“大禮包”是專程為老人們准備的。“大禮包裡包括滅火毯、滅火器在內的防火四件套,我們負責教會老人怎麼用。”邵偉民說,東河沿小區2015年就完成了適老化改造,這給社區老年人居家養老創造了更好的條件。硬件上帶來的便利,對於高齡老人來說還不夠,用火用電安全得時刻叮囑。尤其逢年過節,家人團聚親友串門,老人高興之余也容易放鬆警惕,所以社區得想在老人前面。

  在東直門街道,清水苑社區副主任於全冬、社區服務站站長張紅雲春節前就在張羅著一件事——給高齡獨居老人家裡免費安裝感應式報警器。“它能感應到您的活動,如果長時間沒有感應,我們包片兒的社工、您子女的手機就會接到報警。”住在2號樓的關阿姨十分關心這個小物件,於全冬仔細向老人解釋道。

  清水苑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也接近千人。於全冬說,很多老人的獨立性很強,做事也都有自己的一定之規,習慣自己打理生活,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可能會出現力不能及的情況。“比如,登梯爬高挂個窗帘,老人一直都是這麼做的,一旦有一次閃失了,就有可能出危險。所以對於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危險,我們不僅要提前通過勸導、提醒來規避,還得在危險發生時盡快發現,及時提供幫助。”

  春節前,東河沿社區工作人員入戶送防火物資,教老人如何使用滅火毯。

  服務

  三方守望隨時幫助

  春節期間,部分為老服務的單位、企業放假了,在人員力量下降的情況下,社區老人的生活仍能有保障嗎?東河沿社區、清水苑社區都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在東河沿社區,今年春節很多高齡的老人都被子女接走過年了,留在社區需要照顧的老人還有6位。每棟樓都有對應的包片社區工作人員,這6位老人的生活所需,包片社工要隨時關注。邵偉民既是社區黨委書記,同時也是小區3號樓的包片社工。春節前她就開始入戶走訪,給老人留了自己的電話、微信。入戶前,她先找了小區物業,詳細了解了物業春節期間的值班情況,要了物業值班人員的電話,入戶時一並留給老人,這名物業工作人員和邵偉民一樣,會為老人提供一對一的服務。無論是需要買菜、買藥還是取快遞,或者其他生活需求,老人打哪個電話都可以找到人。離開老人家,邵偉民又找到了老人的鄰居,拜托他們隨時關注老人的情況,如果老人兩三天都沒出門或者敲門無人應,一定趕緊聯系社區。由此,社區、物業、鄰裡三方守望,保障高齡老人踏實過年。

  清水苑社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今年春節休假,於全冬得知消息后趕緊通過街道了解了周邊幾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春節值班的安排。記下了距離最近的幾家正常開診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電話和去往路線,於全冬挨家挨戶通知老人。

  和東河沿社區相仿,清水苑社區裡,時刻關注老人生活的至少有“三雙眼睛”。除了包片社工,各樓的樓長也扛起了這份責任。這裡的居民樓層數較高,每棟樓除了樓長,每隔幾層還設置了一名樓門管家,讓為老服務的工作更加細化。

  程愛蘭老人年近80歲了,她不僅是樓長,同時也是樓門管家項目的發起人。在多年前的一次黨支部會議上,程愛蘭提議梳理統計社區需要幫助的老人,由黨員、志願者各領任務,實行一對一幫扶。“程阿姨她們樓裡有一位獨居老人李阿姨,已經90歲了,程阿姨就是從那時起,主動和李阿姨結成了對子,一直到現在。”於全冬說。

  清水苑社區工作人員正在為居民講解感應式報警器的工作原理。

  樂享

  發揮余熱服務社區

  今年春節,地壇廟會重回公眾視野,再迎八方來客,這也是地壇近幾年來最熱鬧的一屆廟會。地壇公園在和平裡街道的轄區范圍內,為了做好廟會周邊的治安、交通、衛生等一系列保障工作,相關各方緊密配合,其中街道、社區也成為了主力軍。

  廟會期間,游客密集區與居民的活動范圍有交集,無論哪一邊顧及不周都可能產生投訴。屬地原本擔心會迎來一波12345熱線投訴的高峰,但幾天下來,這一情況並未出現。邵偉民說,這不僅是社區的努力,更依靠20多位社區老年志願者發揮的巨大作用,他們的經驗和熱心腸為游客和居民化解了很多難題。經過這件事,社區很多老人也吐露心聲:真正的“老年友好”,除了衣食住行便利之外,還離不開老人的精神生活也能得到極大滿足。

  “有用使人不寂寞”。龍順英阿姨今年67歲了,在東河沿小區住了20多年,自打退休后,就成為了一名社區志願者。今年春節,她戴上紅袖標,站上了廟會周邊的黨員先鋒崗。

  剛一上崗,龍順英就面臨很多細碎繁瑣的工作。廟會該從哪個門進?用老年証、殘疾人証買門票有沒有優惠?地鐵封站了,最近的公共交通去哪兒找……從大年初二廟會開始迎客,龍順英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給來往的游客答疑解惑。她說自己一點兒也不覺得工作繁瑣,因為這是大伙兒對她的信任,對社區志願者的信任。

  廟會舉辦期間,地壇公園周邊部分路段限行,這些路段和通往社區的道路有交集,居民正常開車進出小區怎麼辦?為此,社區提前和交管部門溝通,並且打印了車証,向居民發了領車証的通知。擔心有居民沒接到通知,社區又做了第二手准備,在小區裡設置了臨時點位供居民領車証。即便是兩手准備,仍難免有居民疏忽。社區的老年志願者就成了兜底的最后保障。有了這三道保障,統計發現,春節期間,轄區沒有因通行問題產生投訴。

  像龍順英一樣,在和平裡街道、東直門街道,都能看到很多老年志願者。一位老人說,在年輕人看來,可能讓老人吃喝不愁,有唱歌跳舞的地方就做到位了,其實很多老人奉獻了一輩子,並不願意徹底閑下來。“還是想多發揮余熱,甭管是幫助鄰裡,還是給社區工作出出主意,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們還能做,‘老年友好’,我就是這麼理解的。”本報記者 景一鳴 文並攝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