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本網特稿

北京今年再出台十項政策促產業經濟增長 涉及醫療器械、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

2024年02月05日16:2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2月5日電 (記者孟竹)2月4日,北京市2024年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召開,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姜廣智作工作報告。

2023年,北京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0.4%,信息軟件業營收增速17.5%。工業和信息軟件業合計實現增加值13523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到30.9%﹔貢獻地方級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6.1%﹔完成投資1512億元,同比增長18.5%,佔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17%。

2024年,北京將加快推進首都新型工業化建設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厚植新質生產力。其中,主要預期目標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5%,對應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增長7%﹔信息軟件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5%,工業重點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80億元﹔軟件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00億元。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7.5%左右。

產業經濟:再出台十項政策措施

在促進產業經濟平穩增長方面,將再出台醫療器械、人工智能、商業航天等十項政策措施,持續釋放發展信號。同時,擴大制造業有效投資,建立謀劃儲備項目調度機制,通過項目招引、建設標廠、加大技改等措施做好項目謀劃﹔繼續強化金融機構戰略協同,有效發揮貨幣政策工具作用,支撐重大項目落地。此外,制定促進制造業吸引和利用外資若干措施,進一步拓寬中德、中日國際合作產業園招商引資渠道,助力企業開放型發展。

產業鏈安全:完善創新平台和服務體系

在提升產業鏈安全韌性水平方面,完善產業創新平台和服務體系。其中,推進重點產業鏈攻關,統籌實施核心技術攻關和高精尖產業筑基工程,推進百項標志性技術和產品攻關﹔建立攻關、驗証、應用和企業落地一體化服務體系。按期保質全額完成國際科創中心建設19項任務和38項重點項目。此外,研究出台進一步發展壯大中試平台的實施方案,把中試作為高精尖產業重要業態培育﹔繼續建好一批重大產業創新平台,推動能源裝備、元宇宙等產業創新中心建設,推動人形機器人國家級創新中心共建,引領機器人具身化、智能化方向。

高精尖產業:布局未來產業基地和園區

在構建高精尖產業體系方面,以加快推動新型工業化為主線,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著力點,瞄准高端、智能、綠色方向,持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其中,研究制定腦機接口、合成生物、智慧出行、石墨烯等領域方案規劃,布局一批未來產業特色產業基地和園區。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群打造成世界級產業集群,啟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建設,以細胞和基因治療、醫療器械為突破口加快生物醫藥集群建設。落實一批企業參與產教訓融合試點,建設卓越工程師實訓基地。此外,今年,北京將推動300家企業數字化轉型達標、400家企業開展綠色診斷,打造2至3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20家國家級綠色工廠。

京津冀協同:打造重點產業廊道

在京津冀產業協同方面,打造重點產業廊道,形成產業協同新格局。其中,打造“海澱-豐台-大興、亦庄-固安-雄安”京雄空天信息產業廊道,推進台湖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張家灣智慧城市產業園、西集網絡安全產業園三大園區建設。同時,推動京津塘高速自動駕駛協同場景開放,實施新能源汽車供應鏈配套工程,實施京津冀算力互聯工程,在天津港建設電子化學品基地和電子化學品戰略儲備庫。此外,對落戶河北、天津的重點項目建立服務管家制度,加強京津冀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推動企業節點數突破3.5萬個,服務更多企業上鏈協同。

數字經濟:布局關鍵賽道

在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布局數字經濟關鍵賽道,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治理。其中,加快“萬兆光網”建設,完善“雙智網”建設方案,新建5G基站1萬個以上。同時,落實算力發展新三年規劃,加快滿足公共智算能力供應需求,新增公共智算能力8000P以上。啟動國家區塊鏈網絡節點、算力互聯互通調度和服務平台等新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此外,提升北數所能級突破50億元交易規模﹔推動數據先行區建設,打造數據訓練基地,支持企業建立數據集團,形成數據服務產業集群。培育做強百家垂類模型企業﹔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啟動4.0階段建設,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立法﹔落實北斗時空信息發展方案,推廣規模化應用項目﹔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

中小企業:試點建設10個專精特新園區

在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進一步完善全要素的資源保障體系、全生命周期的服務管理體系和梯度成長的培育體系。其中,推動專精特新十大強企行動落實落細,推動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量突破一萬家、營收突破一萬億﹔推動北京“專精特新”專板持續擴增企業挂牌數量和融資規模。同時,建好清單台賬,推動建設覆蓋市、區、街道和園區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打造30個中小企業標杆服務商,1000家中小企業服務e站。此外,圍繞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領域,建設一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首批試點建設10個專精特新特色園區,布局發展一批專業基地園區。

(責編:孟竹、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