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這十年︱六大產業集群助力未來之城加速崛起

2024年02月02日08:44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2月2日電 (記者李博)記者從2月1日通州區召開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主題宣傳活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場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北京城市副中心聚焦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科技創新“3+1”主導功能,著力打造數字經濟、現代金融、先進制造、商務服務、文化旅游、現代種業六大產業集群,助力未來之城加速崛起。

數字經濟:落地一批融合創新發展典型場景

北京城市副中心不斷推進數字經濟產業集聚發展,壯大數字經濟新興產業集群,竭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和數字經濟發展新標杆。

通州區經信局副局長張妍介紹,城市副中心網絡安全產業集群入選北京市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已累計吸引218家企業注冊落地。副中心元宇宙應用創新中心投入使用,108家元宇宙企業入駐。

城市副中心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落地一批數字技術與傳統經濟融合創新發展典型場景。在數字文旅領域,元宇宙助力大運河打造線下線上相結合沉浸式虛擬游覽體驗。在數字金融領域,啟動張家灣設計小鎮全場景數字人民幣建設,推動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應用試點。在數字消費領域,打造3家“北京市信息消費體驗中心”。

張妍說,目前城市副中心信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5G基站累計建設數量達3518個,基本實現室外連續覆蓋﹔融合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3.0擴區全面啟動,涉及通州區175平方公裡。

城市副中心積極參與北京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創建,台湖演藝小鎮納入先行區范圍。“我們積極推進數據資產金融化,開運聯合、佳華科技獲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頒發的《數據資產登記憑証》,成為北京市首批數據資產入表試點企業。”張妍表示。

現代金融:對經濟增長保持三成貢獻率

北京城市副中心立足“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兩大定位,金融業不斷換擋升級。通州區金融辦副主任李虹林介紹,金融業對城市副中心經濟增長始終保持三成左右貢獻率﹔地方級貢獻超17億元,佔比10.3%。目前已有460余家金融企業在副中心設立,金融業成為副中心支柱型產業。

城市副中心金融業政策體系逐步完善,金融創新機制不斷健全。全國首創發布支持REITs基金、S基金發展措施,助力優質基金企業落地發展。數字人民幣、綠色發展、科創金融領域政策陸續出台、改革穩步推進,已落地數據資產質押貸款等30余項具有影響力和示范性的首創業務。

副中心金融機構主體逐步轉為多元化發展,屬地30家銀行有半數升級為一二級分行,上市企業由十年前2家增長到15家,新三板挂牌公司由3家增長到22家。資管、理財、支付、公募基金、金融科技等新興業態實現了“從0到1”突破,金融產業生態在大運河畔形成。

“我們始終聚焦綠色金融、綠色交易等探索,北京綠交所承建的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目前企業碳賬戶和綠色項目庫系統已納入全國綠色項目3000個,碳配額和環境權益累計成交突破1億噸。全區綠色金融特色機構達到5家,通州區綠色信貸佔比達16.6%,超全國平均水平。”李虹林說。

先進制造:“1+4+3”體系支撐構建高精尖產業新高地

北京城市副中心著力打造以醫藥健康為戰略引擎,智能裝備、電子信息、新能源智能汽車、綠色都市為支柱,面向綠色低碳、數字科技和交叉融合領域的前沿新興產業為增量突破的“1+4+3”先進制造業新體系,支撐構建錯位互補、生態聚合的高精尖產業新高地。

通州區經信局副局長張妍介紹,2023年,通州區33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完成產值628.9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醫藥健康產業實現產值123.6億元,佔全區工業比重近20%,近五年年均增速達14%,較2017年實現產值佔比翻了一番。智能裝備、綠色都市等支柱產業產值破百億元,“綠色低碳、數字科技和交叉融合”三大新興領域均有所突破。

目前,城市副中心共培育出5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春立正達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實現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零的突破﹔培育出12家國家級“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企業,構建了“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雁陣序列,培育出210家北京市創新型中小企業、375家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3家國家級“小巨人”企業,1家單項冠軍企業。近八成專精特新企業主導產品服務關鍵產業鏈重點龍頭企業,超六成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填空白”取得實際成效。

“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未來信息等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提升產業能級,做優產業生態。加強政策助力,建設好北京市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打造數據總部基地,建設文旅和金融數據專區。”張妍表示。

商務服務:打造“五化四有”新商圈

通州區商務局明確聚焦服務便利化、智慧化、國際化、特色化和規范化“五化”要求,針對北苑和九棵樹兩個傳統商圈深入實施“一圈一策”改造升級方案,打造休閑有場、創新有壤、經營有道、品牌有名的“四有”新型高端商圈。其中,怡樂北街金融街片區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已申請納入北京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試點。

通州區商務局副局長溫衛娟介紹,城市副中心推進“四夜三多”亮化改造,助推“夜間活力街區”建設。大力推進特色“夜食”、風情“夜游”、精品“夜購”、多彩“夜娛”“四夜”行動,培育深夜食堂、風情夜市等多樣化業態,構建漢唐文化、運河夜游等多樣化消費場景,助推多街區開展亮化提升改造,形成與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相匹配的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夜間經濟體系。

通州區致力商業規模化、品質化發展,助推產業發展能級提升。截至目前,通州區商務服務業在營企業27753戶,排名全市第三,企業主體數量近五年年均增長13.0%。從空間分布看,通州區商務服務業呈現以圍繞運河商務區和環球影城為核心,以張家灣設計小鎮、台湖演藝小鎮、宋庄藝術小鎮為特色,結合軌道站點一體化區域形成多個商務服務節點的特征,“兩區三鎮多點”的空間布局逐漸顯現。

溫衛娟表示,下一階段,通州區商務局將加速推進3個城市級商圈(環球影城、運河核心區、副中心樞紐)和4個地區級商圈(東夏園樞紐、宋庄藝術小鎮、張家灣小鎮、台湖演藝小鎮)完善建設,推動文體商旅產業融合發展,更好滿足副中心人民群眾多元化消費需求。

文化旅游:加緊謀劃環球影城二期三期建設

北京通州區位於京杭大運河北首、百裡長安街東端,現有路縣故城、通州古城、張家灣古鎮、漷縣古城、永樂店古城5處歷史古城遺址,238處不可移動文物,10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通州區文旅局副局長蓋暢介紹,副中心形成“一區一河三鎮”文化和旅游發展空間格局。

“一區”即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區,以環球度假區為代表,致力打造面向世界的現代時尚旅游目的地。“一河”即以大運河文化帶為引領的運河周邊文旅資源,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完成基礎設施改造升級,三大文化設施開館后每日游客超3萬余人。“三鎮”即宋庄藝術小鎮、台湖演藝小鎮、張家灣設計小鎮。台湖演藝小鎮打造城市副中心演藝明珠﹔張家灣設計小鎮聚焦“創新設計+城市科技”,持續舉辦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時裝周、北京城市建筑雙年展三大品牌活動﹔宋庄藝術小鎮大力發展藝術創意主導功能,打造“北京創意源地”“副中心藝術花園”。

蓋暢說,城市副中心逐步構建起集創意設計、原創藝術、演藝娛樂、休閑度假、主題旅游、數字文旅、購物消費等功能為一體的文化旅游全產業鏈條,形成通州區“總體疏朗有致、主題集聚發展”的文化旅游產業格局。

未來城市副中心將加強消費配套布局,促進文旅消費升級,“目前我們正加緊謀劃環球影城二期三期建設,三期建成后每年將達到3000萬客流量。”蓋暢表示。

現代種業:重點發力產業強鏈補鏈

為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強,北京城市副中心先行一步建設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園區位於城市副中心南部於家務鄉,先后被科技部、農業部認定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和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並成為“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首個種業科技特色園區。

通州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閆懷征介紹,通州區制定並發布了以《於家務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產業規劃2022-2030》《關於鼓勵現代種業發展的十條措施》為代表的發展政策指導體系,以“兩區兩中心”為戰略目標,即國家戰略物種種源安全先行區、國際生物育種前沿技術創新中心、國際種業創新成果匯聚轉化中心、國家現代種業產業集群發展示范區,輻射帶動通州全域種業高質量發展。

目前,60余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優勢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在園區集聚,園區育成玉米新品種100余個,培育了蔬菜新品種300余個,在國際上首創中國二系雜交小麥育種技術體系,多個農作物主推品種累計推廣4億畝以上,增產糧食200多億公斤。此外,園區搭建起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動植物分子育種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平台,為全國400余家育種和研發機構提供高質量技術服務。

閆懷征表示,接下來將在推進通州區現代種業產業強鏈補鏈方面重點發力,全力支持打造種業創新高地,推動副中心現代種業產業做大做強品牌,持續點亮高質量發展之路。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