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通州張家灣古城區域將建遺址公園

2024年01月05日08:59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通州張家灣古城區域將建遺址公園

  本報訊(記者 孫雲柯)記者從通州區兩會上了解到,通州區張家灣鎮正統籌開展張家灣古鎮建設,在張家灣古城區域建設遺址公園,著力塑造通運橋和古城牆、曹雪芹與張家灣等文化名片。

  張家灣歷史悠久,曾是京杭大運河北起點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中心,素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按照北京市最新的城市總體規劃關於文化中心空間布局的定位,張家灣古鎮作為大運河文化帶上的重要節點,與通州古城、路縣故城一道被列為重點保留的區域。

  張家灣古鎮地處張家灣鎮西北部,西側緊鄰環球影城,包括張家灣古城及周邊區域。圍繞張家灣古鎮建設,張家灣鎮正加快推進“六小村”棚改收尾工作,配合做好張家灣古鎮規劃建設,開展張家灣古鎮文化旅游探訪路線梳理,挖掘漕運文化、運河文化內涵,再現昔日漕運古鎮繁華盛景。

  其中,張家灣古城牆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現尚存南面城牆遺跡,古城南門外的通運橋建於明萬歷年間,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和藝術價值,與大運河一並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張家灣古城牆遺址和通運橋整體修復工程已於2022年完工,正進行周邊環境整治提升,現已完成了70%。下一步根據考古勘探成果,張家灣古城區域將建設遺址公園,通州區發改委等部門現已牽頭開展相關前期工作。

  除了漕運文化,張家灣還有典型的紅學文化,接下來張家灣鎮還將推動紅學文化在張家灣古鎮建設落地,盡快啟動張家灣公園復建曹雪芹墓的可行性研究,加快南姚園村紅學文化民宿建設。

  此外,張家灣鎮還將全力做好琉球人墓(琉球國墓地遺址)景觀提升。明清時期,琉球人自福建登岸,輾轉至大運河,通過水路進京朝供、求學等。部分琉球人去世后就近葬在運河沿線,張家灣的琉球人墓地是其中等級最高的一座。張家灣鎮將推動這個與大運河息息相關的歷史點位重新煥發活力,成為繼福州琉球人墓后又一中琉友好交往的重要見証。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