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近三年北京全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3600億元

稅惠“紅包”為經營主體強信心添活力

2023年12月02日08:43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稅惠“紅包”為經營主體強信心添活力

  昨天,市委宣傳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北京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北京市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階段性成效”專場。記者從會上獲悉,2021年以來,全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600億元,其中,今年1月到10月全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779億元,稅惠“紅包”為經營主體發展強信心添活力。

  房屋交易實現“居家辦証”

  2021年3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征管改革的意見》。改革以來,本市在智慧北京稅務建設、發揮稅收職能作用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

  國家稅務總局北京市稅務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李志剛介紹,本市創新應用區塊鏈技術,打造不動產登記稅費繳納“全程網辦”新模式,房屋交易實現足不出戶“居家辦証”。此外,本市個人出租房屋委托代征業務,在全國率先實現稅款逐筆實時入庫、線上開具電子完稅証明。車船稅業務實現“三自動”,即報廢車輛自動退稅、挂車車船稅自動申報和公路客運車輛自動減免。

  據介紹,改革以來,北京稅務部門先后推出在線導辦、定制e服務等37個智能辦稅繳費場景,便利辦事人。其中,今年推出的“新辦智能開業”場景,讓稅務環節辦理時間由90分鐘大幅壓減至5分鐘,自動化辦理率達92%。稅務部門還提供“7×24小時”即時稅費智能咨詢服務,今年以來共受理319萬次,同比增長70%。

  為了高效落實各項稅費支持政策,北京稅務部門創新開發“消息定制”功能,根據行業類型等信息精准匹配適用政策,點對點推送稅費政策消息累計1827萬條,實現“政策找人”。

  據統計,2021年以來,全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600億元,今年1到10月全市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779億元。

  21項稅費業務上線“京通”

  當前本市智慧城市2.0正在加速建設。市經信局副局長彭雪海表示,智慧稅務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我們積極推動智慧城市與智慧稅務深度融合,在深化稅收數據共享共治方面,不斷推動稅務數據的共享應用。在2023年匯聚數據就達到2410萬余條,開放數據集總數已經達到了26個。”彭雪海介紹,這些稅務數據在重點行業分析、風險管理、領導決策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去年12月,本市推出“京通”小程序,匯聚多項政務、公共服務。據介紹,“京通”小程序全年新增用戶突破1900萬,市區98%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均實現全程網上辦理。稅務部門也將繳納社保費、車船稅申報、車輛購置稅申報等21項稅費業務上線“京通”小程序,今年以來,累計辦理各項業務4萬多筆。

  依托“e窗通”平台,市市場監管局也在不斷強化和稅務部門的業務協同共享。

  “目前全類別的經營主體在設立變更以及注銷全流程,已經實現了協同辦理和全程網辦。”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鄧慧敏介紹,以企業開辦為例,“e窗通”平台將營業執照的辦理、刻制公章、領用發票、員工登記、銀行開戶等必辦事項整合為一個環節,提供一站式服務。企業開辦“隻進一門,隻對一窗”,極大地提高了辦事效率。

  京津冀共促稅收便利化

  近年來,北京市稅務局聯合天津市、河北省稅務局,連續牽頭推出兩輪共計34項稅收支持和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便利化舉措,在執法標准統一、征管服務一體化、涉稅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強合作。

  李志剛介紹,按照標准一致、業務流程統一原則,三地稅務部門制定實施了三地統一的稅務行政處罰裁量基准,規范了京津冀區域53項稅務違法事項的稅務行政處罰標准,實現行政處罰“同事同罰”。對“納稅人未按照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稅申報”等21項稅務輕微違法行為適用“首違不罰”。

  在具體業務辦理上,三地100項涉稅服務事項實現“同事同標”,150項辦稅事項做到“最多跑一次”,首批202項京津冀“非接觸式”辦稅繳費事項清單已經發布,納稅人、繳費人辦理涉稅事項可以同標准、少跑路。

  市政務服務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劉強介紹,在稅務部門的配合下,京津冀自貿試驗區179項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其中稅務服務事項佔比達55%,為企業和群眾提供便利。例如,在納稅信用評價結果互認的政策下,北京企業到了津冀兩地,無需再重新申請納稅級別認定,免去后顧之憂。(本報記者 陳雪檸)

(責編:李世奇、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