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非遺空竹“抖”起來

西城區“一街一品”讓優質公共文化服務觸手可及

2023年10月27日16:57 |
小字號

提、拉、抖、盤、拋、接……各式空竹上下翻飛,男女老少熱情洋溢,“抖”的酣暢瀟洒,這是在西城習以為常的一幕,也是西城區以公共文化服務點亮美好生活的縮影。

空竹是一種用線繩抖動使其快速旋轉而發出聲響的玩具,多以木竹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空竹文化集審美、工藝、表演和娛樂於一身。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抖空竹”項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西城區廣內街道作為非遺“抖空竹”發祥地之一,是空竹文化的重要傳承與保護地。從明清時廟會上的空竹表演,到21世紀“重現廟會”的“空竹文化節”,從廣內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空竹文化之鄉”到如今的“空竹文化交流系列活動”……空竹也已經成為廣內街道的文化符號之一,在廣內上空,空竹之音穿越百年、歷久彌新。

多年來,街道將空竹文化作為地方標志性文化和重要的文化載體進行挖掘傳承,以空竹為“引子”,積極推進空竹運動、空竹文化走進市民的日常生活中,同時始終堅持創新性的非遺傳承發展保護之路,盤活轄區內廟宇古跡、名人故居、非遺項目等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內街道特別規劃建設了專門發掘、展示、傳播空竹文化的“北京空竹博物館”。如今廣內空竹文化已然成為西城區“一街一品”品牌交流項目之一。中國“廣內杯”空竹邀請賽作為西城區知名的非遺文化賽事,連續舉辦十余屆,已成為國內空竹項目的高水平競技比賽,是廣大空竹人交流技藝、探討理念、傳承文化的一場盛事,光陰流轉間更是在融合各地文化特色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中,凝聚起了海峽兩岸及香港同胞同根同源的時代力量,據不完全統計,至今共計有15萬余人參與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城區的大力支持下,從2007年開始,廣內街道便陸續開展了空竹“四進”活動,推動非遺“進校園”,先后在康樂裡小學等35所中小學普及空竹文化課程,通過傳播空竹文化知識、創編校本課程、建立少兒表演團隊等形式激發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賦予了空竹文化新的時代活力﹔“進單位”,走進宣武醫院、供銷集團等企事業單位,多渠道增強空竹文化發展的群眾基礎,讓更多的人了解空竹,喜愛空竹﹔還先后組織空竹進入3所軍營,教授軍人1200人次﹔進入社區30個,教授社區居民5800人次。廣內街道負責人表示,還計劃將空竹“四進”活動拓展為“五進”,在推動空竹進校園、進單位、進軍營、進社區的基礎上,增加空竹文化“進公園”這一舉措,讓以空竹為代表的非遺文化覆蓋更多的場所和人群,為更多空竹愛好者提供娛樂休閑和學習的機會。

西城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打造“一街一品”,“一社一品”是西城區建設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的重要之舉,未來,西城區將立足地區特點,進一步挖掘街道文化,盤活非遺文化資源,打造更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間,助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為廣大群眾提供更加豐富多彩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不斷滿足人們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