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調整106條公交 方便271個小區

昨天,在西三環地鐵蓮花橋站D口旁,新設置的62路蓮花橋公交站方便市民接駁。 本報記者 鄧偉攝
地鐵站口增設公交站,從接駁“無門”到“零換乘”﹔大數據、區域調度助力公交提速,到達准點率大幅提高﹔路口信號燈更“聰明”,為公交延長綠燈……隨著今年“每月一題”——公交線路站點優化交答卷,北京地面公交服務再上新台階。
今年以來,本市共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06條,方便了271個小區居民出行,增設公交站位79處,增加線網覆蓋110.7公裡。一批地鐵站周邊的公交站位優化后,市民接駁換乘省時省力了。
蓮花橋站D口能換公交了
公交線路優化調整,為地面公交出行提速,已經成為每年北京交通工作的“必選題”。然而,受道路條件、地理位置等多種因素影響,公交增站、挪站,縮短換乘地鐵距離,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做起來並不容易。今年,北京將“公交線路站點優化”納入接訴即辦“每月一題”,多部門攻堅,“啃下硬骨頭”。
10號線蓮花橋站,位於西三環,不僅客流量大,乘客換乘公交的需求也大。但受道路條件制約,D口(西南口)一直未能實現與地面公交有效接駁,市民出站后如需向東南、西南出行,要步行至其他車站乘車,常常需要走上近20分鐘。
“雖有十余條公交線路在此經過,但由於蓮花橋下車流量大,道路空間局促,西南口一直無法停靠設站。”北京公交集團線網中心業務主管許迪介紹,為了破解接駁難題,公交集團同市交通委、市公安交管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多次調研、現場會商,尋找解決辦法。
之后,蓮花橋下“小手術”緊鑼密鼓進行,匝道交通設施標線調整,在兩條車道之外,增加了公交車的停靠區域,擠走亂停車,同時拆除路邊護欄,為乘客上下車提供方便。“考慮到橋下車流交織現象嚴重,高峰時段經常擁堵,還應盡量減少公交設站對道路交通的影響,多部門研究決定,先期選取一條途經公交線路停靠設站。”許迪介紹,經過在現場組織乘客投票,並結合地鐵出行數據,最終選擇為需求量最大的62路增設蓮花橋站,市民出了地鐵走幾步就能上公交,基本實現“零換乘”。
市交通委地面公交運營管理處負責人介紹,今年以來全市共增設公交站位79處,增加線網覆蓋110.7公裡。公交站點和軌道站點進一步融合發展,對蓮花橋等軌道站點周邊公交站位進行了優化調整,縮短換乘距離。
大數據“千裡眼”助高效指揮
除了近距離換乘,市民對於公交出行的期待,還有准點、提速。如何讓道路情況不可控的地面公交,按點來、快點到?公交集團升級智能調度系統,用大數據、“千裡眼”高效指揮。
走進北京公交集團指揮調度中心,環繞房間的大屏幕上,客流量、登降人數等不同數據實時刷新,重點線路圖上,每個小圓圈代表一輛公交車,調度人員不僅可以查看位置、分析路況,還可以打開每輛車的監控畫面,並與駕駛員對講。通過這些技術手段,指揮中心及時採取區間、快車、屯車等各類調度措施,防止“大間隔”的發生。
“利用大數據系統,對乘客上下車刷卡、刷碼數據進行分小時的細化分析,精准獲取乘客的乘車需求,從而科學安排每條線路的運力投入。”公交集團運營調度指揮中心業務主管劉宇介紹,公交集團將455條人次在5000人以上的線路確定為大客流線路,集團、區域兩級指揮中心進行重點監控。在客流高峰時段,加大運力投入,縮短發車間隔、降低滿載率,吸引更多市民乘坐。9月份,大客流線路客運量日均528.52萬人次,比8月份日均增加10.47%。
信號燈公交優先試點啟動
除了增設站位、優化線路,還有一些“看不見”的技術手段,在默默為地面公交提速。
在中關村大街,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綠燈快結束、即將變成紅燈時,如果恰巧有大公交要通過路口,信號燈會自動為公交車延時幾秒鐘。
今年,本市啟動信號燈公交優先試點。記者從交管部門獲悉,公交集團將車輛GPS數據、運行速度數據、車輛基本信息、線路信息與交管部門進行了數據共享。選定中關村大街、安立路、朝陽北路、朝陽公園南路、馬家堡西路5條道路,10條公交線路實施公交信號優先。從試點效果看,一定程度緩解了通勤瓶頸與關鍵節點的公交擁堵,保障公交車輛優先通行,提高公交運營效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