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戲韻悠長點亮文化繁盛之光

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落幕 近200場活動吸引游客近10萬人次

2023年10月05日10:46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鮑聰穎)10月4日,隨著“國風超有戲”國風戲曲音樂會的結束,第七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為期七天的主場活動在北京園博園落幕。

9月28日至10月4日,20個省區市近50個優秀院團院校,圍繞梨園精品、梨園薈萃、梨園嘉年華三大板塊,聯袂奉上120余場演出、百余場次講座導賞對談、近200場次互動活動,現場吸引來自全國的游客近10萬人次,觀眾年齡構成更加年輕化。

觀眾近距離聆聽戲曲“大師課”

陣容強大、星光璀璨是本屆戲曲文化周的一大看點。本屆戲曲文化周匯集了20個省市近50個優秀院團。尚長榮、李玉芙、楊少春、岳美緹、谷文月等戲曲名家或在現場或以視頻形式亮相,讓觀眾近距離聆聽戲曲“大師課”。

本屆戲曲文化周演出的劇目風格多樣,異彩紛呈,尤其是一些地方園結合地方文化,演出了很多充滿地域傳統文化特色和鮮明的藝術個性的劇目,令觀眾大呼過癮。

憶江南園,黃梅戲等江南地區廣為流傳的戲曲劇種紛紛登場,讓人在亭台樓閣中感受江南戲曲之美。閩園裡,每天都以不同英雄人物為主線講述三國故事,京劇《空城計》《斬馬謖》《轅門射戟》《白門樓》讓觀眾沐浴在厚重的三國文化中。晉中園裡,山西省晉劇院的《吃盒子》《戲叔》《渭水河》《擋馬》等劇目充滿民間藝術韻調,體現了山西戲曲文化的精髓。嶺南園裡,四川省川劇院帶來的《變臉·吐火》《滾燈》等節目驚艷展示川劇絕活,觀眾時而捧腹大笑,時而如醉如痴。

除了演出之外,本屆戲曲周還精心組織了學術活動,包括以“傳承戲曲文化加強創新轉化”“戲曲文化的國際化傳播”和“中國戲曲中的美學追求”為主題的學術論壇及青年論文征集活動。廣東省海豐縣西秦戲藝術傳承中心青年演員陳嘉明以學習的心態去看演出,收獲頗豐:“能參加這屆戲曲文化周,對我們西秦戲來說是一個很難得的學習機會,與很多國家院團、地方院團一起演出,讓我有所提升,汲取了不少有益的經驗。”陳嘉明認為,本屆戲曲文化周為地方劇種、稀有劇種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傳播平台,讓更多人得以了解西秦戲。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全國政協京昆室副主任譚孝曾至今已經參加了六屆戲曲文化周。“從九月底到十月初這個期間,觀眾一進入園博園,就可以隨處看戲、賞戲,無論是京劇、昆曲、梆子還是其他劇種,能欣賞到各劇種的優秀劇目。可以說,本屆戲曲文化周給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很好的一個平台,為普及京劇、弘揚傳統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譚孝曾說。

資深票友和戲曲“小白”圓夢舞台

本屆戲曲文化周堅持專業性和群眾性相結合,進一步發揮戲曲文化品牌服務大眾的特點,通過多種活動形式讓資深票友和戲曲“小白”圓夢舞台,各得其樂。

“太熱情了!”在北京園博園的劇場舞台上,端庄俊秀的舞台形象、行雲流水的戲曲程式、流光溢彩的舞台呈現,吸引了觀眾游客爭相打卡。來自票社、兒童社團的青年才俊與小小少年各展才華,拿出了看家本領,為大小觀眾奉上了諸多精彩好戲。舞台上,他們展示技藝,弘揚國粹。舞台下,他們相互交流各行、流派唱腔,傳承並傳播戲曲藝術。

北京郵電大學在讀研究生韓婷初中的時候就喜歡唱黃梅戲,但一直沒有跟專業老師進行系統學習過,當看到本屆戲曲文化周將舉行豐富多彩演出的消息后,就興沖沖來到憶江南園,穿上戲服登台跟老師體驗一下《女駙馬》選段。“很開心在園博園的舞台得到了跟專業老師學習的機會,這也算是圓了我的一個夢想。”韓婷說,“戲曲藝術需要我們年輕人發揚。以后,我希望好好學唱腔、聲調,練好基本功,能夠順暢的把身段做好,唱腔唱好。”

中國戲曲票友大賽一直是票友的盛會。本屆戲曲文化周戲曲票友大賽,首次實現“零門檻”開放,參賽選手不限地區、不限國籍、不限劇種、不限行當,均可報名,受到了廣大票友尤其是青少年票友的熱烈歡迎。據統計,本次活動中,少兒選手佔選手總數的46%,涉及20個劇種。本次票友大賽設置京劇、評劇等劇種,分為成人組、少兒組等組別,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票友參加。參與者熱情高漲,經過激烈角逐,胡鬆、賀爍嘉、韓香、楊淑雨、李政芳、崔宇萱共6位票友獲得金獎。同時,獲獎選手代表與學生戲曲社團、網絡戲曲達人等在陽光劇場也呈現了多場精彩節目。

“本屆戲曲文化周有一種沉浸式、參與感和融入感,使得整個園博園變成一個戲曲的世界。”國家京劇院一級編劇、中國梅蘭芳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池浚說,無論是各個院團的展演、路演、教學,還是互動游園活動,都讓老百姓感覺戲曲就在身邊,不再遙遠、專業和高不可攀。“不論男女老少、戲迷還是票友,都能夠在這裡打開戲曲的圍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

跨界融合推動戲曲“破圈”傳播

新時代,戲曲藝術如何借力技術與其他藝術優勢合力實現戲曲藝術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從“+戲曲”到“戲曲+”合力推動“破圈”傳播,本屆戲曲文化周展現了一些新想法、新形式、新表達。

為了將優秀傳統戲曲送到更多地方,本屆戲曲文化周聯動山東郯城、福建廈門等戲曲資源豐富的城市設置分會場,多點聯動。同時,充分發揮線上演播便捷化的優勢,在“戲曲中國”等平台對16場精彩的線下演出進行網絡直播,還展播了豫劇《蘇武牧羊》、越劇《紅樓夢》等14台優秀劇目,讓觀眾透過小屏幕最大化地欣賞到舞台細節,感受梨園文化。

作為一大特色和亮點,本屆戲曲文化周推出了很多符合年輕人口味的戲曲跨界融合活動。台灣園、5號門廣場、北京園門前廣場驚喜上演“戲曲快閃”,從《戰馬超》中的“快槍”、《虹橋贈珠》中的“出手槍”到《國粹芳華》中的“彩唱”“舞綢”“武打蕩子”等戲曲絕技絕活一一亮相。知名歌手、戲曲名家、網絡達人聯手獻上的國風現場音樂會,將國潮體驗與戲曲藝術完美融合,讓觀眾感受到別樣浪漫。《天下第一角》沉浸式游園活動,通過“沉浸體驗+劇情推理+戲曲演繹”的娛樂項目,讓傳統戲曲藝術走近年輕人。

據了解,本屆戲曲文化周主場活動結束后,還將在北京園博園、市內外專業劇場以及學校、街鎮等地,組織開展不同劇種的戲曲演出、曲藝專場、傳統樂器培訓、戲曲進社區、戲曲進學校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常態化活動。未來,中國戲曲文化周還將繼續擴大劇種覆蓋面,力爭用三到五年時間實現348個劇種全覆蓋。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