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年均城鎮新增就業超26萬人 “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本報記者 高枝
全市年均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以上,今年以來已組織大型現場招聘會等847場,“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昨天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了市政府關於建立健全促進就業創業保障制度、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工作情況的報告。
本市就業結構持續優化,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市常住就業人口1132萬人,年均城鎮新增就業26萬人以上,2018年以來城鎮調查失業率基本保持在5%以下。
針對重點就業群體,本市精准提供分類就業援助。為了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今年以來已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430場,1.1萬余家用人單位提供崗位18萬余個。鼓勵企業招用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及登記失業青年,為企業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到本市邊遠山區基層單位就業按規定給予學費補償﹔鼓勵各類用人單位、社會組織等提供就業見習崗位,對吸納就業見習人員的給予見習補貼。
創業帶動就業方面,2021年至2023年7月,全市通過實施創業帶動就業行動計劃,累計新增參保創業單位15.62萬戶,帶動就業崗位77.79萬個。支持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創業,推動創業擔保貸款增量擴面,對遇到暫時困難的創業擔保貸款人可申請展期還款。
為全面開展公共就業服務,今年以來,本市全面恢復現場職業招聘洽談活動等綜合服務活動,先后組織“就業在北京”2023年大型現場招聘會等847場,滿足各類群體的求職就業需求。針對就業困難人員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規模達3萬人,“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在勞動者權益保障方面,針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本市率先建立全國性跨區域平台企業集體協商模式,通過騎手懇談會、網約車司機專項協議等多種方式保障勞動者權益,集體協商內容和覆蓋范圍不斷拓展。大力推進根治欠薪工作,2021年以來,共立案辦結工資類案件2.1萬件,為5.9萬名勞動者追發工資7.2億元。
與此同時,本市依然面臨高技能人才緊缺、重點群體就業壓力增大等情況。市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的相關意見建議報告中提出,目前本市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等行業技能人才較為緊缺,生活性服務業勞動力還有缺口。今年本市高校畢業生有28.5萬人,同比增長6.3%,一些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設置和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缺乏針對性,部分校園招聘效率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存在勞動條件較為艱苦、勞動安全風險高、休息休假權利保障不足、職業發展渠道不暢等問題。
市人大社會委建議,打造一站式、交互式的就業信息服務平台,構建跨業務、跨部門的實時數據共享機制。增強全市重大發展戰略、重大工程項目對就業的促進作用,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搭建“培訓+就業訂單直通車”,使更多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參加免費技能培訓后直接上崗就業。健全勞動用工風險監測預警和勞動爭議調解聯動機制,引導就地就近便捷調處糾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