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台南苑街道:社情民意“早掌握” 群眾訴求“及時通”

安裝充電樁、增加健身設施、清理堆物堆料……豐台南苑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實施“三個一”工作法,社情民意“早掌握”、群眾訴求“及時通”、發現問題“快解決”,一件件民生實事,辦到了群眾需要處。
建立一個“圈”
新就業群體也有自己的“服務圈”了!豐台南苑街道“小憩驛站”黨群服務點地圖正式啟用,首批30家“小憩驛站”挂牌運行,讓新就業群體“按圖索驥”就能找到暖心服務。
以前,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喝水、上廁所,都是件麻煩事,常常要“蹭”餐廳的或者到處找。如今在南苑街道,就近的“小憩驛站”就能避暑、休息、熱飯、接水、充電,解決了現實難題。
南苑街道將陣地資源轉換成服務觸角,以“黨群服務中心+小憩驛站+社區黨組織服務站”為中心,建立“黨群連心便民服務圈”,按照“資金立項+隊伍整合+服務精准”的工作要求,打造黨建服務品牌,一手抓發揮本土志願者優勢,一手抓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為轄區居民提供便利生活、知識普及等服務,讓居民群眾“足不出戶”享受到多元化的便民親情服務,為居民幸福“加碼”,確保群眾在哪裡、陣地就在哪裡、服務跟進就到哪裡。
搭好一條“線”
“小區乒乓球場的照明燈關閉太早,我認為需要延長。”“充電樁數量太少,充電不方便。”“能不能加裝幾組晾晒杆”……在京糧悅谷社區“民情議事廳”裡,社區正在與群眾代表開議事協商會。會上,居民代表正在反映近期的問題。
通過定期召開這樣的議事協商會,京糧悅谷社區解決了許多群眾急難愁盼的事情,持續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南苑街道廣察民情、廣納民意、廣聚民智,通過“民情議事廳”幫萬家、“民情懇談會”暖萬家、“民情速遞隊”走萬家等方式,夯實“民情流水線”,拓寬傾聽群眾心聲的渠道,增多解決群眾難題的點子,有效提高“民意含金量”,共同找出居民利益“最大公約數”,助推社區環境、文明創建、治安秩序等問題的改善和解決,實現服務居民“零距離”無縫銜接,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
做好每一“點”
南苑街道把解民憂、順民意、暖民心貫穿到工作始終,從“難處”推進,黨員干部化身“小喇叭”﹔從“急處”著手,黨員干部化身“小探頭”﹔從“盼處”落實,深耕為民服務“責任田”﹔從“愁處”統籌,組建基層黨建“智囊團”。根據群體類型、需求項目,按照輕重緩急程度進行分門別類,實行“一人一檔”、“一事一檔”、“一案一檔”規范管理制度,設計提供志願式、關懷式、融入式等服務模式,開展聯合醫院“上門送醫”、發動社工“結對幫扶”、邀請律師“定期普法”等服務活動,通過多元、專業的“靶向”服務,做到精准施策,滿足居民群眾“共性+個性”服務,切實為居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史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