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今年北京市有六個片區實施公共空間改造提升

中關村大街將成全天候“城市客廳”

2023年09月12日08:44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中關村大街將成全天候“城市客廳”

  本報記者 曹政

  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獲悉,今年本市有六個片區實施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其中就包括北京科技創新地標——中關村大街片區。中關村大街將恢復生態景觀,沿線布設多個口袋公園,並打造順暢、完整、連續的騎行道、人行道、健步道等城市綠色出行系統,為附近居民和創新創業者提供全天候的“城市客廳”。

  恢復大街綠樹成蔭景觀

  北京的老地圖中,中關村大街還叫白頤路。這是因為大街東南起白石橋、西北至頤和園,是上世紀著名的風景大道,更有“京西小長安街”的美譽。美國城市規劃專家雅各布斯的著作《偉大的街道》中稱之為“一條由樹木成就的偉大街道”。

  幾十年來,原來的小道越拓越寬,汽車越行越便利,但綠樹成蔭的生態景觀也受到一定影響。正因如此,恢復生態景觀是中關村大街公共空間改造提升優先考慮的。

  “在恢復生態景觀的過程中,將實施保留、重組、織補、更新四大策略。”負責具體實施的中關村大街建設發展公司相關負責人解釋,將最大限度保留高大喬木,釋放林下空間﹔對部分喬木種植、喬灌草種植進行重組,形成清晰的景觀空間和通透的視覺廊道﹔重新織補植被疏密層次,形成“蔭與景”的功能區分﹔重點對灌木及草本植物進行更新改造,形成清新自然的地被景觀。

  規劃顯示,中關村大街公共空間改造提升范圍9.2公裡。去年年底,已經率先完成中關村南大街道路東側北起數碼大廈、南至魏公村地鐵站的約900米示范段工程。

  示范段提前亮相,讓人們在今年夏天有了陰涼宜人的行走體驗。伴隨著示范段及后續改造,中關村大街沿線將建設若干口袋公園,相互串聯形成線性“中央公園”,實現行者有路、坐者有椅、憩者有蔭、賞者有景﹔同時,打造順暢、完整、連續的騎行道、人行道、健步道等城市綠色出行系統。“既能夠增加市民的逗留時間和相互之間的交往機會,也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全天候的交流和服務空間,成為‘城市客廳’。”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分段實施城市片區更新

  中關村大街的靈魂和精神內核是創新。示范段改造過程中,創新元素格外多:華宇商廈樓前節點設置年輪廣場,展現中關村幾十年改革創新發展史﹔建設“上市企業牆”,打造創新創業風向標,成為中關村的“時代廣場”……

  中關村大街片區改造提升是統籌規劃、分段實施:目前,中關村南大街道路西側民族大學到神舟大廈區域也正在加快改造,力爭年內向公眾開放﹔位於三環至四環段也於近日獲得批復,計劃年內開工、2025年竣工﹔未來還將繼續延伸,實現白石新橋至北五環全線9.2公裡煥新。

  三環至四環段重點將街道沿線公共空間與當代商城、海澱劇院、鼎好大廈等進行整體統籌,增強空間通達性,打造連續通暢的慢行步道,聯動周邊中關村廣場等科創辦公、商業建筑一體化改造提升,引領城市片區全面更新。

  相關負責人說,設計過程中特意開展調研、公眾問卷調查等,了解附近居民、學生、創新創業者對空間改造的訴求,讓全社會參與到街區更新之中。

  4個片區已啟動提升

  2017年以來,本市在中心城區及通州區開展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示范工程,試點項目類型由小微空間、活力街區逐步延伸到學校周邊空間、橋下空間、地鐵站點及周邊公共空間一體化改造等類型的試點項目。截至目前,共有140個項目列入市級試點,其中崇雍大街、白塔寺街區公共空間改造等80個項目已建成投用。

  片區改造提升是這兩年北京公共空間示范工程的一大亮點。“相比過去某一個點位的改造,片區類的城市公共空間則是對符合條件的片區整體提升,集中解決老百姓身邊的問題,推動片區城市更新。”相關負責人說,改造整合建筑前區空間、街巷空間、交通聯系、慢行體系等,增補娛樂休憩、文化休閑等交往空間,激活片區整體活力﹔引導業態提升,帶動區域內企業及商戶共同投入改造升級,實現片區整體品質提檔升級。

  今年征集遴選的14個市級試點項目中,片區改造提升類項目就有6個。其中,東城區隆福寺—美術館片區、石景山區模式口歷史文化街區、海澱區中關村大街、豐台區馬草河片區正在抓緊建設﹔朝陽區安貞活力街區、通州區怡樂北街片區即將獲批實施。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