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服貿會觀察系列報道
未來零碳社區:服貿會上一道綠色風景

零碳社區長什麼樣,又該怎麼建?這個答案可以從正在舉辦的2023年服貿會上找到。在首鋼園工程咨詢與建筑服務專題展區上,零碳社區亮相,走進這裡可以了解到國內最先進、最前沿的既有建筑零碳改造技術和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感受健康、舒適與低碳的未來居住生活。
未來零碳社區沙盤。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記者在未來零碳社區沙盤上看到,這裡有實現零能耗、零碳排放“雙零目標”的北京首個零碳示范建筑——光熙門29號樓,有北京市應用裝配式+超低能耗技術規模最大的住宅項目——通州新城共有產權房,還有北京市首次採用結構和精裝全裝配施工的“最美公租房”——百子灣保障房……
“未來零碳社區由十個已經建造完成的建筑項目組成,既有老舊小區更新改造,也有商業建筑節能改造的經典案例,還有新建的低能耗住宅,希望這些建筑的集成能夠展現出未來零碳社區我們認為應該有的一個模樣。”展區工作人員李慧澤介紹。
沙盤上展示的光熙門北裡29號樓是北京市首個零碳建筑示范工程,它建成於1987年,於2021年完成改造,採用七大項20項國際領先的節能技術。該建筑自改造運營以來,室內溫濕度、噪聲等參數均達到優良水平,極大改善了居民使用體驗。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屋頂採用光伏技術,發電量超過60000度,不僅實現自產自用,余電還可並網,而且每年二氧化碳減排量超11噸,實現了“零能耗”和“零碳”雙零目標,也成為我國首例獲德國能源署零碳認証的建筑。這個項目不僅為北京未來實施碳中和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也為全市乃至全國今后大規模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和實施提供經驗。
李慧澤指著位於未來零碳社區沙盤右下方的一棟建筑模型說,這是朝陽區黑庄戶定向安置房項目,它是北京市第一棟高層鋼結構住宅樓,“建筑主體90%採用鋼材,將來在舊樓拆除時,鋼材是可以被回收利用的材料,完全不會產生建筑垃圾。”
“北京核心城區有很多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成的一些老舊樓宇,多為磚混、框架結構,環保性能較差。”李慧澤說,“北京城建住總採用零能耗技術,對位於北京東城區老舊的天銘大廈進行升級改造,打造零碳大廈,使城市更新與零碳完美融合,為未來核心城區疏解低端業態,進行老舊樓宇升級改造提供范例。”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單元,在“雙碳”目標背景下,零碳社區建設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一環。在出台的國內首個《零碳社區建設與評價指南》中,零碳社區定義為在社區內發展綠色建筑,創新低碳技術,倡導綠色生活,構建高效、節能、循環利用的體系,通過碳減排和碳中和措施,在社區建造、改造、運營各個階段實現區域內二氧化碳淨排放量小於或等於零的社區。
“打造未來零碳社區不僅可以提高業主生活質量,還有助於實現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我們此次展示的零碳社區構想是基於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採用可再生能源等綠色建造技術手段和方法來實現建筑零排放,創建一種未來生活方式和社區規劃。”北京城建相關負責人介紹,未來企業將持續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打造更加低碳環保、可持續的“好房子”、“好社區”,讓居民享受更加綠色、健康、節能、舒適的美好生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