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九成實現盈利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 (記者李博)北交所216家上市公司日前完成2023年半年報披露,上半年,北交所上市公司九成實現盈利,總計實現營業收入770.25億元,同比增長4.43%。其中,六成公司營收增長,38家公司營收增長超過30%﹔五成公司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同比增長,36家公司歸母淨利潤增長超過50%,32家公司連續3年歸母淨利潤正增長。
上半年,北交所公司在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力,部分先導行業上半年業績表現亮眼。其中,光伏產業公司受益於“雙碳”政策利好,下游客戶採購量增加,平均實現歸母淨利潤7994.39萬元,同比增長35.84%﹔高端裝備行業公司增勢強勁,航天裝備企業通易航天核心產品航空供氧面罩銷量提升,歸母淨利潤增長314.30%﹔電力設備企業科潤智控隨著高低壓成套設備等產品需求增長,歸母淨利潤增長121.57%﹔機械裝備企業萬通液壓的液壓油缸產品產能爬坡,歸母淨利潤增長86.12%。此外,半導體行業公司積極推動國產化進程,訂單逐步增長。
上半年,北交所公司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持續加大研發力度,研發支出共計32.70億元,同比增長3.70%。其中,近七成公司研發投入同比增長﹔平均研發強度4.24%,約為規上企業平均水平的3倍,37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北交所公司加速推進自主創新,在關鍵技術攻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
北交所“專精特新”板塊呈現聚集效應,中小企業主陣地作用持續有效發揮。目前,北交所共有102家上市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佔北交所上市公司總數的47.22%,較上年同期提升11.37個百分點﹔8家公司獲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証。“專精特新”企業平均研發強度4.67%,高於市場平均水平﹔多家公司在關鍵領域自主創新上實現突破,在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等環節發揮重要作用。例如,民士達解決我國芳綸紙領域“卡脖子”技術﹔鼎智科技技術打破海外壟斷,呼吸機配套音圈電機行業領先。
上半年,八成以上北交所公司實施現金分紅,現金分紅總額達41.95億元﹔2023年半年報期間,共有19家公司推出權益分派方案,現金分紅總額6.29億元,16家現金分紅率超過30%。今年以來,北交所公司回購保持高位,新增披露回購計劃40家次,較上年同期翻倍,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逾7.34億元,有效提振市場信心。
北交所公司通過市場融資有效補充了生產經營和創新發展的資金需求。2023年上半年,54家新上市公司公開發行融資100.93億元,助力企業開展新項目、增設新產線、壯大研發力量,進一步提升核心競爭力。從融資成本看,公司上半年現金利息支出佔有息負債比重2%,較上年同期減少0.11個百分點,較2021年同期減少0.6個百分點,融資成本逐年下降。同時,部分公司借助並購重組實現轉型升級,2家公司籌劃重大資產重組,擬購買優質資產發揮協同效應,增強公司持續盈利能力。
上半年,8家公司新增推出股權激勵方案,較2022年同期增加14.29%。北交所開市以來,已有40家北交所公司推出股權激勵方案,累計激勵股份1.69億股,惠及逾2700名高管和核心員工。其中,4家公司上市后已實施超過2期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逐步形成常態化激勵機制,充分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北交所公司還積極落實企業節能減排主體責任,約四成公司已建立環境保護相關機制,並披露排污處理及環保相關信息,部分公司主動披露降污減排相關數據。例如,奧迪威利用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保障部分生產及辦公供電。貝特瑞報告期內通過光伏發電、設備改造等方式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總計約4891.79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