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打通供需鏈 暢通資金鏈 豐台區五裡店街道引入“非正式”物業破局平房區治理難題

2023年09月03日16:5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3日電 (記者鮑聰穎)走進豐台區五裡店街道東安街平房區,記者發現這裡和幾個月前很不一樣:一片片黃楊錯落有致、一排排休閑椅排放有序......

記者了解到,自豐台區啟動平房區拆違治亂百日攻堅行動以來,五裡店街道積極發揮黨建引領帶動作用,選取東安街平房區為試點,通過“盤活資源+協同共治”打造出平房區治理的“五裡店經驗”。截至目前,東安街平房區拆違治亂13000平方米,綠化總面積300平方米,處理危牆10余處,規劃出3處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停車場。

平房區改造一般都面臨“錢、人、地、”三個難題,即錢哪來,誰來干,地咋改。那麼,五裡店街道是如何破解難題的?

盤活資源 雙鏈融合 打通平房區發展“價值”鏈

豐台區五裡店街道於2021年成立,東至西四環南路,南至京廣鐵路,西至京港澳高速,北至盧溝橋路,轄區總面積約6萬平方千米,按社區劃分,街道共有四個平房區,佔地約8.24萬平方米,其中東安街社區佔地面積最大,基礎條件最薄弱,配套設施老舊、缺失嚴重。

西安胡同甲1號單位圈佔約2000平米,清退后改成停車場。

東安街平房區由正陽大街、長庚胡同和西安胡同三部分組成,是 2006 年城中村整治拆遷滯留區,面積約3.6萬平方米,很多房屋在上世紀50年代建成,房屋狀況、衛生環境、基礎設施都難以入目,單純依靠街道社區牽頭,居民自治,難以解決垃圾成山、道路坑窪、房屋破舊等問題。引入物業成為工作的突破口,但是資金從哪來?平房區與成規模的社區不同,居民繳費意識難培養,“先嘗后買”難度大,“投入回報”周期長。

為解決平房區長期物業管理資金問題,五裡店街道以街道黨工委為紐帶,通過召開黨建聯席會,把資源聚起來,把需求找出來,經街道和社區多次走訪調查發現,平房區周邊豐台醫院北院區即將投入運營,車位存在缺口﹔周邊老舊小區停車位緊張,停車矛盾時有發生,於是拆違治亂、修建停車場就成為平房區“創收”的突破口。五裡店街道創新性推出“一免一優一平價”停車收費政策,即房主停車免費、租戶和周邊社區業主停車優惠、外來和臨停車輛平價收費。通過讓資源從“平房區”流向“需求端”,打通供需鏈﹔讓資金從“需求端”流向“平房區”,暢通資金鏈﹔“供需鏈”“資金鏈”雙鏈融合,解決平房區收取物業管理費用的問題。

物業服務管理提升 平房區居民安全感大幅提高

找到贏利模式后,在豐台區農業農村局的支持下,五裡店街道“零成本”引入北京馬連道順天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對平房區採用“非正式”物業管理模式,即“居民不交費,服務全到位”。順天物業對轄區社區整體情況非常熟悉,在2022年陸續接手平房區周邊的東安街頭條3號院、豐西路7號院等3個失管小區,管理經驗豐富。對於平房區的贏利模式,順天物業也很有信心:我們服務的社區都在平房區周圍,通過“擴展工作半徑”可以完成“工作量打包”,減少人員投入成本,同時通過停車收費可以解決企業贏利難題。

“我們家一面牆被大樹擠得都變形了,一反映,物業二話不說給我們修了,你看現在,多敞亮!”居民張聯合點贊新物業。

“房頂的外挂機之前丟過2個,現在有保安踏實了。”家住西安胡同44號的王先生說。平房區牆體較低,非常容易發生盜竊事件,自“非正式”物業引入以來,不僅增設了日常巡邏人員,還在夜間強化巡防力量,居民安全感大幅提升。

拆違治亂 三大件三小件提升平房區“顏值”

人和錢的問題解決了,地方怎麼改成了關鍵。平房區幾乎處處有違建,家家有圈地,必須先“騰籠”才能“換鳥”,因此“拆違治亂”成了平房區改造前的首要任務。對此,街道、社區、志願者形成“三支隊伍”,通過“三個一批”即街道約談一批、社區溝通一批,志願者動員一批,全面開展清退工作。五裡店街道領導多次召開平房區單位圈地整治工作會,要求各單位倒排時間節點,完成騰退任務﹔街道平房區專班連同社區干部通過“敲門行動”擺政策、講隱患,動員並協助群眾開展“自清”工作。

2個多月來,東安街平房區清退圈地單位6家,拆除違法建設、清理違規圈佔私搭亂建13000平方米,疏解200余人,拆除護欄20個,拆除彩鋼板違建280塊,清理堆物堆料6800噸。

“騰籠換鳥”,“騰”不是目的,“換”才是關鍵。為此五裡店街道和東安街社區居委會積極與物業公司協商,通過實地走訪排查,召開居民議事協商會,黨員代表大會,廣泛征集居民治理意見和改造建議,最終確定了“三大件三小件”整改方案,“三大件”包括牆面、路面、管線,“三小件”包括停車場、雨篦子、休閑椅。“那時候基本天天入戶,光是居民的建議就記錄了一本,隻要手頭沒工作,所有干部都到平房區入戶。”社區書記閆麗娜說。

西安胡同24號危牆整改為平房區文化牆。

為了加快對平房區的整改,街道平房區專班堅持每周例會,定期調研,連同社區、物業及施工單位,對現有10余處危牆進行拆除或加固,制做文化牆2面﹔對平房區內的主要干路進行硬化,道路兩側建花壇,種綠植,建成后綠化面積將達300平方米﹔同時,協同市政建設排水系統管線1600米,解決日常積水和雨季排水問題。“平房區改造一頭是民生,一頭是民心,一定要‘改’到群眾心坎裡。”街道武裝部部長劉軍說。

除了落實最要緊的“三大件”,五裡店街道還通過“三小件”來提升平房區居民的幸福感。平房區規劃出3處面積達7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同時建立充電車棚4處,解決電動車充電問題﹔為防止路面積水對2處雨篦子進行清掏﹔增加休閑椅3處,象棋桌1處,保障居民日常文化和娛樂需求。

共商共治 共建共享 黨建小院激發基層民主活力

在平房區治理過程中,“共商共治共建共享”的模式已經逐步形成,在整改過程中,社區干部會入戶詢問居民訴求,改造過程中讓居民監督。為進一步提升黨建引領社區質量,東安街社區將以現有場地為載體,融合“和諧東安”社區黨建品牌,將現有社區場地打造成為“和諧院景”黨建小院。建成后,將以小院為依托,通過“小院+課程”,“小院+活動”,“小院+服務”,“小院+議事”為居民提供多元化服務,例如,舉辦黨員群眾教育、政策宣傳、志願服務等,不斷激發基層黨支部活力。同時借助社區居民議事廳,構建“網格協調+社區協商”模式,通過“干什麼由大家定”、“怎麼干由大家議”、“效果怎麼樣由大家評”,推動“接訴即辦”繼續向“未訴先辦”轉型,打造“訴求不出院”的理念。

“一個散布在街道裡的平房區,能夠走寬發展之路,非常重要的是對接資源,對接需求,將需求和資源融合,這就是發展之道﹔共建共治,說到辦到,將群眾訴求轉為治理成果,這就是善治之道。”街道黨工委書記蘇愛軍說。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