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推動高質量發展

本報記者 賀 勇 王昊男
2023年07月26日09:2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深刻闡明了“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個重大課題,明確了北京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提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戰略目標,親自為首都發展謀篇布局、領航指路。

  北京市廣大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始終把大力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作為首都發展的定向標,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立足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首都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減量發展,在疏解非首都功能中減量提質

  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進入新時代,首都北京發展實現深刻轉型,減量發展成為最鮮明的特征。

  北京西北二環外,新動力金融科技中心與北京動物園隔街相望。站在中心屋頂的“星空花園”,一片現代化的寫字樓映入眼帘,樓宇間道路上汽車川流不息,騎自行車和徒步的人穿行其間。這裡就是曾經熱鬧了30年的“動批”,過往的逼仄、擁堵、臟亂,讓它一度成為大城市病的縮影。

  “中心已經運營兩年時間,目前樓宇入駐率達到70%左右。”在寬敞通透的二層大廳,北京新動力金科資產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倩很熱情,“我們會定期舉辦產業會議、論壇、路演、信息發布等活動,為金融科技產業發展提供空間與服務支撐。”

  用“減法”換高質量發展的“加法”。升級改造場地強化“硬件”,牽手金融街和中關村提升“軟件”,疏解后的“動批”迎來新生。如今的這裡已蝶變為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

  “堅持減量發展不動搖,堅持高質量發展探新路。”西城區委書記孫碩介紹,“金科新區”累計新引入重點金融科技企業和專業服務機構166家,注冊資本金超過1100億元,2022年實現稅費收入超過30億元。

  同樣是疏解減量,位於北京南部的大興區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瞄准“雙碳”戰略,建設“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曾經的傳統廠房變身“摩天工廠”,一個佔地約20公頃,以氫能研發、利用、制造為主要功能的科創園區正拔節生長。

  “項目三期已經開工,將引入國家燃料電池汽車檢測中心,建立氫能產品檢測、認証綜合服務平台。”示范區項目負責人、興創氫之泉公司黨支部書記王昆介紹,“目前,這裡已建成全球日加氫量最大的加氫站,日加氫量可達4.8噸。”

  北京市發改委疏整促專項辦綜合處副處長朱興龍介紹,自2014年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以來,北京已累計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業近3000家,疏解提升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

  減量是為了提質。豐台區的大紅門服裝商貿城,轉型南中軸國際文化科技園﹔東城區的隆福寺地區,變身集劇場、美術館、共享辦公區於一體的文化新空間﹔朝陽區的昆泰大廈,即將成為朝外地區又一座活力地標……

  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五年來,北京市實現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標,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20平方公裡。與此同時,全市經濟總量先后跨越3萬億元、4萬億元兩個大台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8萬元、居各省區市首位,達到發達經濟體中等水平。

  創新發展,以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

  未來,全世界最亮的光源在哪?京郊懷柔科學城。

  “它的亮度比太陽高1萬億倍。”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總指揮潘衛民介紹,到2025年,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建成運行后,將會產生世界上“最亮的同步輻射光”,“對航空材料的制備、服役以及應力分析大有幫助。”

  “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牢記“國之大者”,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不斷提速。

  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地球系統數值模擬裝置……目前,懷柔科學城已落地科學設施3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正在加速形成,這些“國之重器”將成為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的重要支撐。

  時不我待,隻爭朝夕。圍繞量子、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領域,北京建立8家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發機構﹔發揮在京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建設7家國家技術創新中心、3家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78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目前,中關村、昌平、懷柔3個國家實驗室實現高質量入軌運行,北京全國重點實驗室達到80家,全國排名第一。”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說。

  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帶動高精尖產業快速發展。數字化轉型造就新的京東方,小米黑燈工廠成為行業標杆……將5G技術與機械制造深度結合,位於北京昌平區的“三一”工廠成為國內裝備制造業首個5G全連接工廠。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生產效率提升了約10倍,節約成本達80%以上。”

  如今,包括懷柔科學城在內的“三城一區”,以不足6%的土地面積貢獻了北京全市GDP的1/3。2022年,北京市數字經濟實現增加值1.7萬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41.6%,年均增速達10.3%,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卻瓣瓣同心。”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北京的創新成果在更大范圍內開花結果。微型化雙光子顯微鏡、集成式智能電子皮膚、鈉離子電池材料及電池……在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一批顛覆性技術創新成果正加速涌現。

  “目前已實施前瞻性項目208項,約10%為世界首創或領先,139項成果實現轉化。”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茤祥介紹,目前,中心正在加快打造大學“育種”、中心“育苗”、企業“育材”、區域“成林”的協同創新格局。

  據了解,2013年至2022年,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由3176項增長至5881項,年均增長率7.1%﹔成交額由71.2億元增長至356.9億元,年均增長率19.6%。

  綠色發展,擦亮首都高質量發展亮麗“底色”

  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綠色”“宜居”成為新時代首都發展的鮮明標識。

  大運河畔,“文化糧倉”大劇院、“森林書苑”圖書館、“運河之舟”博物館等三大建筑,已進入建設最后沖刺階段。“項目對標綠色建筑三星標准,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萬噸,技術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北投集團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項目部副總經理沙鋼介紹。

  作為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北京城市副中心全面實現新建建筑執行二星級以上標准、新建公共建筑執行三星級標准,裝配式建筑佔新開工項目比例接近60%,建成綠色建筑面積超1000萬平方米,城市副中心成為國內首個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綠建三星級標准的地區。

  “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3.78%,城市副中心成功創建北京平原地區首個國家森林城市。”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副局長高瓊介紹,截至目前,通州區已建成萬畝以上森林組團8處、千畝以上森林組團32處、各類公園51處,“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實現推窗見綠。”

  綠色擁城,草木繁盛,白天抬頭有藍天白雲,夜晚能望見繁星閃爍。在生態“綠”的同時,城市副中心不斷拓展“綠”的內涵,延伸至產業、交通、能源、建筑、文化等多個領域。

  登臨五河交匯處的高樓觀景平台,隻見運河水道兩側,現代化樓宇星羅棋布。通州區委副書記、區長鄭皓介紹,這就是以綠色金融、財富管理為重點的運河商務區,已有包括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在內的近2萬家高端企業實現落戶。“目前,全區注冊金融企業已達到360余家,金融業增加值和稅收佔比均超過10%,綠色發展動能愈發強勁。”

  生機勃發的城市副中心,正是北京市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壓減燃煤、淘汰老舊機動車、全面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近年來,一系列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落地見效。北京的 PM2.5年均濃度,從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到2022年的30微克/立方米。

  “新時代十年來,北京市對生態環境保護重視程度之高前所未有,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污染防治攻堅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於建華說,“北京的天變藍成為老百姓最有獲得感的一件實事。”

  綠色筑底,繪就高質量發展新畫卷。全市優質能源比重由86.9%提高到98.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水耗保持全國領先水平﹔軌道線網總規模達1172公裡、居全國第一……

  新時代新征程,北京將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首都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將更加亮麗!

  (本報記者張帥禎、楊彥帆參與採寫)

(責編:董兆瑞、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