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草廠老居民談胡同變化:“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美景吸引中外游客打卡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池夢蕊)7月24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北京市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東城區委書記孫新軍、區長周金星等主要負責同志出席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作為一名在草廠四條胡同生活了76年的老住戶,朱茂錦現場分享了自己親歷的、感受到的老城胡同變化。
家住前門街道草廠社區的居民朱茂錦是胡同裡生,胡同裡長的老北京人。隨著胡同裡市政設施、綠化景觀的逐年完善,朱老爺子逢人便說,胡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東城區在2017年開始,對胡同裡的架空線實施入地工程。六七十年代,胡同裡電線杆子的作用就是往各家各戶引進照明電線,后來隨著社會進步,電話線、有線電視線、網線光纖紛紛出現,這些線全成為了老電線杆的“負重”。“架空線入地以后,一抬頭就能看到藍天白雲,胡同再也看不見那些雜亂的‘蜘蛛網’了。”朱茂錦說。
胡同裡的綠化也跟上來了,見縫插針,四季都有美景。“胡同綠化充分利用空間,增添了很多綠化小景觀,現在在胡同漫步,抬頭能看到綠藤葡萄架、角落裡有盛開的應季鮮花、牆邊種著幾顆綠竹、空調座機也精心設計成花箱小品……”朱茂錦每天早晚都會去家門口的三裡河公園轉轉,“大家都說能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既舒適便利、又愉悅身心,聽著別人的稱贊、看著越來越靚的胡同,我也是由衷感到開心和自豪。”2017年,東城區完成前門三裡河的綠化景觀建設工程,經過對河道景觀、居民住宅等一系列的改造,這裡重現了“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美景,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慕名打卡。
老北京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胡同,要注意保留胡同特色,讓城市留住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東城區對胡同的改造,不光停留在外部環境提升上,還延伸到了居民的院子裡,近年來,東城區還推出了“美麗院落”項目,前門街道迄今已有數十個院落進行了改造。社區還成立了“小院議事廳”,改造中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事都由大家商量著辦,很多居民的院落重現了“天棚魚缸石榴樹”的胡同美好景致,院落裡還增設了晾衣杆、太陽能燈等便民設施,讓胡同居民們的生活更方便,也讓院落更美麗。
如今,在東城,曾經狹窄雜亂的胡同如今變得寬敞明亮起來,居民家裡用上了電採暖和全電廚房﹔昔日“冬冷夏臭”的公廁,也裝上了新風系統和採暖設備,“聞味兒找廁所”成為了歷史﹔還有裝扮成花盆的寵物便便箱、上下台階的“愛心扶手”、居民院兒裡的感應式太陽能小夜燈……眾多巧思設計實實在在方便了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一大批街巷胡同成了游客們爭相拍照打卡的“北京最美街巷”,古色古香的街巷建筑、優美整潔的居住環境,讓老胡同居民的現代生活更加安心暖心、蒸蒸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