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大興探索“村庄異地遷建”新路子 安定鎮800余戶村民住上“小別墅”

2023年07月07日08:56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7月7日電 (記者李博)“大興是傳統農業大區,農業是底色,鄉村是根基。”北京市大興區委書記王有國在7月6日召開的北京十六區“一把手”談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大興區專場上介紹,“我們深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打造北京特色的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造福農民群眾。”

“鄉村美不美,既要看‘顏值’‘氣質’,更要看‘收入’‘果實’。”王有國說,大興區全面建設美麗鄉村,建成16個示范村,完成228個村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全區將環境衛生納入村規民約,形成全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長子營鎮小黑垡村入選“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禮賢鎮龍頭村入選“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王有國表示,鄉村振興,落腳點是農民要富。“我們始終把農民增收作為大事來抓,制定實施促增收21條措施,大興區連續三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市排名第一。”

大興區落實建設農業強國戰略部署,堅持農業科技創新。王有國說:“我們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大力提升科技興農水平。大興耕地佔全市1/6,我們扎實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今年已建成4900畝,正在實施5000畝,年底還將開工2.3萬畝。大興蔬菜產量佔全市1/3,我們以科技賦能守好‘菜籃子’,推廣高產高效新技術16項,培育蔬菜優良品種。我們立足‘種業之都’建設,大力發展種苗經濟,年育苗量達1億株以上、全市首位。”

大興區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不斷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鎮級統籌、區級調控的“大興模式”,入市交易面積、金額均居全國首位。大興區闖出宅基地改革新路子,安定異地遷建打破“拆一還一”和“整建制轉居”路徑,西紅門鎮大白樓等4個村宅改項目實現改革可復制、可推廣。

發布會上,王有國特別介紹了大興區安定垃圾填埋場周邊綜合治理異地遷建項目(西片區)遷建的相關經驗,這是北京市首個宅基地改革試點項目。

安定鎮垃圾填埋場於1996年建成啟用,主要用於消納北京市南部地區生活垃圾。為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助推垃圾分類工作落實,北京市明確改造升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安定循環經濟園區。“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抓住宅基地改革試點契機,統籌園區建設與周邊村庄發展,走出了一條重大環保設施建設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新路。”王有國說。

“村庄異地遷建”模式,簡單來說,就是村庄整體搬離原址,村民宅基地按照“一宗換一宗”,統一置換為面積不少於200平方米的高標准獨立式住宅,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小別墅”。王有國表示,這種改革不征地、不轉非,通過落實每宅“三分地”政策,實現村庄用地規模節約45.92公頃。同時,聯動集建地改革,土地作價入股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預計30年合同期收益可達5.4億元,相較於傳統征地方式提升158%。

圍繞“怎麼搬”,大興區堅持民生為本,走家入戶充分征求村民意見,反復測算優化項目方案,確保群眾滿意。圍繞“怎麼建”,大興區充分考慮群眾需求,結合地域鄉土文化建設高品質小區,並配套建設商業、文化、教育衛生等生活設施和市政設施,讓新社區留住鄉愁鄉風鄉貌。

王有國介紹,“異地遷建比拆遷更難,必須深入細致耐心做好群眾工作。我們組建臨時黨支部,將聯村黨總支書記、包片領導、包村干部、黨員全部納入其中,設身處地做好群眾工作,贏得了理解和支持。”今年5月,800余戶村民回遷,住上了“小別墅”。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有序推進東片區回遷,探索新型回遷社區的黨建引領治理新模式。同時,深化宅基地改革,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活力,讓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王有國表示。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