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 北京門頭溝舉辦非遺展示活動促進可持續發展
人民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孟竹)伴隨著鏗鏘有力、氣勢磅礡的太平鼓舞蹈表演,在悠揚大氣的民樂演奏和古色古香的茶藝展示中,6月9日,2023年門頭溝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本次活動由門頭溝區文化和旅游局和區商務局主辦,活動現場“經典有集”非遺市集熱鬧非凡,市集聚合了琉璃燒制技藝、潭柘紫石硯雕刻技藝、妙峰山玫瑰採摘加工技藝、京西黃芩茶制作技藝等一批有特色、有創意的非遺產品、非遺手藝,以展演、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讓觀眾近距離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為更好地弘揚和傳承地區優秀傳統文化,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時代活力,帶動文旅農商體融合發展,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可感知、可體驗、可傳遞,門頭溝結合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山水人文資源,推出琉璃古韻·非遺尋跡研學之旅、山音鄉韻·非遺尋芳研學之旅和谷村山韻·非遺尋幽研學之旅3條非遺精品研學線路,游客在近距離領略門頭溝的山川秀美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品味人文民俗、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
除了主會場,本次活動還在相關景區、精品民宿、社區、學校、各鎮街文化中心及室外廣場等地設置點位,籌劃開展為期八天的非遺“三進”系列活動、基層非遺系列展示體驗活動、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屆時,將邀請非遺傳承人以培訓授課、展覽展示、體驗互動、產品售賣等方式,通過開展毛猴制作、剪紙、中醫指踵推拿術、結繩、非遺購物節、非遺美食節等非遺體驗互動活動,進一步宣傳門頭溝區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京西非遺之美,助力“文化興區”在京西大地形成生動實踐。
門頭溝區發布“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研學路線。
門頭溝區是北京的文化大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和獨特的“十大傳統文化”。近年來,門頭溝區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傳承工作,先后建成妙峰山香會博物館、琉璃博物館、紫石硯博物館等多個非遺保護基地,在妙峰山景區建立全市首個非遺小院,在洪水峪村建成全國首例“非遺(口技)+”民宿,成功選樹龍泉霧小學等10所非遺傳承學校,非物質文化遺產共有118項,在全市排名第五、生態涵養區排名第一。
門頭溝區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書記、局長夏名君表示,門頭溝區立足獨特的地域文化,推動文化資源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統一起來,提升地區文化軟實力。下一步,門頭溝區將搭建更多讓市民近距離了解非遺的平台,講好門頭溝非遺故事,助力塑造文化大區新形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