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溫馨服務讓老人吃下“定心丸”

2022年12月09日09:3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溫馨服務讓老人吃下“定心丸”

  老年人的抵抗力相對脆弱,且合並基礎性疾病的比例較高,因此一直是疫情防控過程中需要重點保護的人群。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多次建議老人疫情期間盡量減少外出,不串門、不聚會,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與外人接觸。北京市衛健委也提醒,家人應多關注家中老人的飲食、睡眠、精神狀態等日常生活情況。

  在疫情防控的同時,如何做好老人的服務保障工作,是新形勢下養老工作的重中之重。連日來記者通過走訪了解到,有的養老院實行“一老一策”,對院內的老人進行有針對性地人文關懷,排解其焦慮情緒﹔有的養老服務驛站採取無接觸送餐,或者幫助老人代辦代購,為居家老人解決日常生活難題﹔有的街道通過養老服務熱線,隨時響應老人的各種需求……特殊時期的這些貼心服務,讓老人心裡更加踏實從容。

  “一老一策”關懷照護

  從11月初實行養老機構疫情防控一級響應以來,海澱區和熹會老年公寓已經封閉管理了一個多月,在這期間,護工們成了老人身邊最親近的人。

  這個老年公寓中總共有200多位老人,平均年齡87歲,高齡且伴有不同類型的基礎性疾病,對疫情期間的養老照護工作是一個挑戰。除了嚴格的防疫措施,關注不同老人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疏解他們的焦慮情緒也是護工們工作的重點。“我們為全院老人建立了信息台賬,特別詳列了在院老人的基本情況,包括疾病史、用藥情況、疫苗接種情況、生活習慣以及家屬聯系方式等,便於‘一老一策’關懷照護。”和熹會老年公寓院長朱世偉說。

  一位老人向朱世偉反映,自己的老伴兒一直臥病在床,也見不到子女,說著說著情緒就激動了起來。朱世偉意識到,最近院裡存在類似焦慮心理的老人不少,他們需要找人傾訴。為此,他一方面安排專門的護工勸慰開導老人,另一方面在養老院內設置了“暖心小屋”,把存在同樣情況的幾名老人組織在一起,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讓老人互相傾訴、吐露心聲,並且交流排解壞情緒的經驗。很快,“暖心小屋”裡就充滿了歡聲笑語,困擾老人的焦慮感也逐漸消失了。

  12月7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0場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進入養老機構須掃碼並查驗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証明的措施。為此,養老院立即對可能即將開放的家屬探視制定預案。屆時,除了會嚴格查驗前來探視的家屬的核酸檢測結果,養老院還專門在大廳劃出一片指定區域,用於家屬和老人會面。“為了盡可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風險,保障老人的身體健康,家屬暫不能進入老人的生活區,其他老人在此期間也不會進入這片指定區域。”朱世偉說,如果申請探視的家屬較多,他們會推出錯時預約機制,避免聚集。

  朱世偉表示,即便可以開放家屬探視,作為易感群體的老人,在養老院生活居住的時間更長,與工作人員接觸的更多,院內的疫情防控仍然不容鬆懈。養老院會繼續實行“一老一策”,更有針對性地照顧和關懷老人。

  無接觸配送“不打烊”

  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通州區肖庄社區誠和敬養老服務驛站按照要求,暫停各種線下活動。可工作人員並沒有因此閑下來,給周邊22位老人定時送餐,成了驛站目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

  據驛站負責人陳耀介紹,送餐對象大多是高齡老人,有的行動不便,有的子女不在身邊,疫情期間買菜、做飯對他們來說著實不便,因為驛站可以提供送餐服務,他們都願意從這裡訂餐。陳耀說,為了更好地進行營養搭配,驛站給老人每天准備兩葷兩素的菜品,確保每天不重樣,還有米飯和面食兩種主食供老人選擇。此外,每周還會更新一次菜譜,基本上每周的菜品都不一樣。

  雖然要送的餐數量並不多,可是這22位老人的家庭住址分別位於驛站附近的3個村子,有一定距離,加上天氣寒冷,怎麼讓老人第一時間吃上熱乎兒飯,工作人員想了不少辦法。陳耀說,為了盡可能快速、高效,驛站將工作人員分為三組,分別負責3個村子的送餐,在拿到餐后,工作人員立即化身“外賣小哥”,騎上電動車,馬不停蹄趕往老人家中。因為擔心冬天溫度低,飯菜涼得快,每份飯菜都配備有專門的保溫箱,裡面還有厚厚的一層隔熱保溫材料。為了確保安全,工作人員在將飯菜送到各家老人指定的位置后,還會再消一遍毒,並且盡可能採取無接觸配送。

  最近這輪疫情期間,海澱區永定路街道微生活養老服務驛站的工作人員也格外忙碌。驛站負責人鄒宇告訴記者,很多老人都會打來電話,尋求幫忙代辦代購,“有困難找驛站”已經成為老人們的共識。

  鄒宇說,受疫情影響,轄區裡的很多老人外出不便,特別是一些獨居老人日常購買生活必需品都成了問題。“家裡的米面沒了,你們能不能幫忙買一下?”“我實在是不方便去菜市場買菜,你們是否方便幫我跑個腿?”……每當收到這樣的求助信息,驛站的工作人員都會第一時間做好防護,根據老人的需求,前往老人心儀的超市或者菜市場,代購老人所需的蔬菜或者米面等生活必需品,再送到老人家門口,在進行必要的消毒之后,由老人取走。

  “有一次,一位老人說家裡的煤氣罐該換氣了,可是他自己處理不了,於是我們趕緊前往老人家裡。由於沒有電梯,我們就把煤氣罐從六樓抬到一樓,充完氣之后,再扛回老人家。”鄒宇說,還有一次,有位老人向他們求助,說老伴兒需要緊急前往醫院就醫,但是下不了樓,工作人員做好防護措施,立即前往老人小區,小心翼翼將老人抬下來,確保順利送醫。

  耐心動員老人接種

  北京市衛健委建議,沒有禁忌症、符合接種條件的人群,特別是老年人,應當盡快接種新冠疫苗,符合加強接種條件的盡快完成加強免疫。在疫情防控的新形勢下,動員符合條件的老人接種疫苗是驛站關注的一個重點。

  “平時我們和轄區內的老人接觸多,比較熟悉,他們對我們也比較信賴,在動員老人接種疫苗方面,我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鄒宇說,在對老人定期電話巡訪時,了解老人的身體情況后,工作人員都會主動詢問老人是否接種了新冠疫苗。

  “有的老人是符合接種條件的,但是此前他們認為,自己大多數時間都在家待著,一般也不去什麼公共場所,而且覺得自己年齡大了怕有不良反應,所以一直沒有接種。”鄒宇說,這時候工作人員會耐心地和老人講解接種疫苗的好處,還會通過老人的子女做工作,一起動員老人接種。“我們經常和老人說,即使外出的頻率不高,但是居家養老少不了一些上門服務的項目,總是要與外界接觸的。說到底疫苗對老年人都是一種保護,是有益的。”

  在老人同意接種疫苗之后,驛站的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與社區對接,將老人的意願轉告社區,再由社區聯系就近的疫苗接種點,並且選擇合適的時間,安排老人接種疫苗。據鄒宇介紹,在他們的動員下,最近這段時間,已經先后有90多位老人完成了疫苗接種。

  服務熱線隨時響應

  大興區清源街道有一部24小時的養老服務熱線,得益於平時的宣傳到位,轄區裡的老人無論遇到大小事兒,總喜歡第一時間打來電話進行咨詢。尤其是最近這輪疫情期間,老人減少了外出,居家生活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困擾,這部熱線也比以往更加忙碌。

  “很多打來電話的都是獨居老人,因為長時間待在家裡,有的老人比較焦慮。”清源街道智慧化養老服務平台工作人員石萍有時能明顯感覺到電話那端的老人有些抑郁,精神狀況不是特別好,身邊又沒有子女陪伴,流露出一種孤獨和無助感。這時候,她就會特意陪著老人多聊聊,盡可能地去緩解老人的緊張情緒,“其實歸根到底,老人就是想有人能陪著他們多說說話。往往和他們聊了一會兒,就能感受到他們的精神狀態明顯變得放鬆了。”

  除了“話療”,對於老人疫情期間通過服務熱線的求助,街道也及時響應。家住棗園社區的胡先生曾經來電表示,老伴兒准備住院,需要48小時的核酸陰性証明,但老人腿腳不方便,詢問街道工作人員能否幫助把老人送到核酸檢測點。在了解到老人沒有輪椅后,工作人員按照約定的時間,做好防護、帶上備用的輪椅前往老人家中,推著老人去檢測點檢測。在老人前往醫院時,工作人員還幫著聯系專人陪同就醫。

  前幾天,麗園南區的齊女士打來電話,反映家裡的常備用藥沒有了,自己因腿腳不方便無法下樓,家人又不在身邊無法幫其開藥,因此聯系街道尋求幫助。接到老人的電話后,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響應,按照老人要求到社區衛生站購藥,再由工作人員配送,把開好的藥挂在老人門上,無接觸服務。

  “我們前段時間還給轄區內的一些老人安裝了一鍵通電話,設置了兩個緊急聯系電話,一個是他們子女的號碼,另一個就是我們的這部養老服務熱線,老人有突發情況,我們隨時響應。”石萍說,他們對登記在冊的老人電話進行了數據化處理,如果遇到老人緊急求助,卻說不清楚自己的信息及家庭住址的,隻要通過查詢打過來的電話號碼,系統就會快速檢索出老人的相關信息,以便及時處理突發情況,避免發生意外。

  記者手記

  保護好老人不僅是家人的責任

  12月7日,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30場新聞發布會再次提醒,要照顧好家中老人、有基礎病的人員。

  特殊時期,保護和照顧好老人,不僅僅是家人的責任。經過幾輪疫情的考驗,我們欣喜地看到,不少為老服務工作者都能考慮到老人這一群體的特殊需求,提供一些有針對性的服務和人文關懷,讓疫情下的老人能夠感受到溫暖,從而戰勝孤獨、無助和焦慮。

  做好老人的服務保障工作,是疫情防控新形勢下的必然要求。怎麼照顧好這一特殊的脆弱群體,是當下以及未來考驗家人、為老服務工作者,甚至全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