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城市副中心:居民出門見綠盡享生態福利

2022年11月17日14:1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居民在城市綠心森林公園休閑賞綠。 人民網 李博攝

人民網北京11月17日電(李博)“如今,居民‘不出城郭而獲出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副中心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給百姓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實惠,人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北京市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局長胡克誠說。

北京城市副中心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落實“大地植綠、心中播綠、全民享綠”的創森任務,堅持生態惠民富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胡克誠介紹,通過創森對標對表,副中心“兩帶、一環、一心”綠色空間格局基本形成,東西部生態綠帶初現雛形,環城綠色休閑游憩環逐漸閉環﹔375公裡綠道橫貫南北,8個萬畝森林組團串聯東西﹔68處口袋公園、小微綠地,40余處生態科普教育基地,星羅棋布﹔48處村頭微型公園、416處村庄公共休閑綠地,亮點紛呈﹔4萬平方米屋頂綠化、20條風景林蔭路,促進區域綠化美化提檔升級。“創森”至今,通州區已建成國家森林鄉村22個,首都森林城鎮4個,首都綠色村庄12個,森林村庄8個,花園式單位15個,花園式社區8個,實現了百姓出門“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城市副中心通過兩輪百萬畝造林建設,做好生態碳匯“加法”,加強高碳匯鄉土樹種應用,營建喬灌草復層結構或異齡、針闊混交林,提高樹木綜合生長能力,提升碳匯和生態效益。通過建設公園綠地和城市立體綠化,做好碳排放“減法”,緩解熱島效應、減少城市污染,實現間接減排。據統計,城市副中心林地、綠地、濕地年碳匯量達50.2萬噸,每年約有71萬立方米修剪剩余物得到資源化利用,森林單位面積碳蓄積量高於北京市平均水平。今年,城市副中心首個碳循環公園和首個區級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基本建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還建成並對外開放各類公園51處,公園均好分布、級配合理。以西海子公園、“三廟一塔景區”、大運河森林公園為主體的“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北區已全面開放。東郊森林公園、張家灣公園等多處大型公園通過開展群眾性游園活動、完善便民服務設施等,極大提升了群眾游園體驗感。“今后,我們將探索公園城市建設,構建‘文、旅、體、商’融合發展新格局,真正實現由‘到公園去’到‘在公園中’的副中心公園建設願景。”胡克誠說。

北京通州區累計建成49處保育小區,為野生動物提供繁衍生息的擬自然環境。目前,通州區共監測到野生鳥類357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4種,野兔、刺猬等其他野生動物數量持續增加。

胡克誠說,創建國際森林城市在持續匯聚綠色資源的同時,也帶動了森林經濟向好發展。通州區在北京市率先將25萬余畝生態林全部移交鄉鎮集體林場養護管理,每年帶動綠崗就業5000余人,本地勞動力佔比近九成。同時,推動全區林業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建高產高效現代化果園逐步轉向標准化、規范化,形成了“通州大櫻桃”等品牌﹔以林下種植、生態旅游、科普教育等方式為主的林下經濟,不僅提升了周邊生活品質,還帶動了百姓增收。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