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大興區觀音寺街道:用“心”注入基層發展幸福力量

2022年02月24日15:4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王老師,太感謝您了,我用了您指導的方式和我父親溝通,最近有了很大變化!”近日,家住觀音寺北裡社區的楊女士特意來到觀音寺街道“觀民心”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緊緊握住了王海濤老師的雙手,感謝她對父親的心理指導。

原來,楊女士的父親年近60,本應開始幸福的晚年生活,但他卻總覺得自己身上有病,去各大醫院檢查都顯示健康指標正常,時間長了,父親的這塊“心疾”讓楊女士一家都十分困擾。一次偶然的機會,楊女士在觀音寺街道“國門首站觀音寺”微信公眾號看到了關於“觀民心”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的介紹,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前來咨詢。

在了解楊女士一家的情況后,“觀民心”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的指導老師王海濤進行了耐心的分析與講解,告訴楊女士,其實她父親的症狀稱為“疑病症”,是現在很多老年人容易發生的心理疾病,主要表現為失眠、焦慮等,表現為總覺得身體不舒服,影響正常生活。“我們很多的生理表現其實是源於心理的問題,‘疑病症’發生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家庭關系壓力大或者希望獲得關注,這時候就需要家人與其進行耐心的溝通,找到心理‘病灶’。”經過王海濤老師的指導,楊女士回家與父母進行了深層次的溝通,父親的心理狀態有了很大改善。“以前他連家門都不願意出去,總覺得自己有心臟病,后來我們溝通后發現,他對於我母親的嘮叨倍感壓力,聽了王老師的建議,我和母親也進行了溝通,現在父親願意出去走走了,還能參加社區活動,性格也逐漸開朗了!”楊女士說道。

自去年9月份“觀民心”社會心理服務中心成立以來,像楊女士這樣的咨詢者,王海濤老師已經接待了近百位,包括社區居民、社工、青少年等,涉及家庭關系、工作壓力、青春期叛逆等多個方面。“我們主要就是給居民做一些心理健康科普的活動,也會根據居民的需求進行分類,有老年人、女性、婚戀關系,還有青少年和親子關系問題的,給他們進行團體的心理輔導。”王海濤老師說道。

走進“觀民心”社會心理服務中心,90平方米的屋子裡處處體現著專業心理服務的“用心”。“我們的心理服務中心分為團體測評區、沙盤區和咨詢區。”王海濤介紹,根據心理咨詢的專業布局,為了讓來訪者感受到最專業的、最放鬆的狀態,牆面粉刷的顏色選擇了柔和平靜的水藍色,座位成L形擺放,這樣指導師和服務對象雙方既能夠相互捕捉到對方的目光,又不至於因為目光的直視導致服務對象的緊張,使服務對象能夠在一種相對安全舒適的環境下真實的表露自己。除了日常的一對一心理指導和不同群體的團體輔導,“觀民心”社會心理服務中心還鏈接了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及國內社會心理領域的知名專家,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隨時傾聽轄區居民的心聲。

為了更加精准地了解社區居民的心理服務訴求,王海濤對前來咨詢的案例進行整理,形成了社區心理服務數據庫。“社區居民的心理需求主要集中在獨居老人、婚戀關系、青少年和基層工作者四類服務對象,前三者其實都是家庭關系,比較值得關注的是基層工作者的心理狀態。”王海濤說,近幾年,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開展,基層工作者壓力倍增,目前已經與首座御園二裡社區、觀北社區擬定了社工心理減壓活動,為社工釋放工作壓力。“未來,我們想在各個社區培育社區心理指導員,教會社區工作者用專業的心理工作技巧與居民進行溝通,紓解矛盾情緒,用心理服務助力社區建設、參與社區治理。”王海濤介紹到。

此外,針對街道“接訴即辦”工作,“觀民心”社會心理服務中心還將對觀音寺街道12345接線員進行專業心理培訓和釋壓活動,更好地服務轄區居民。

用“心”服務,心心相映。觀音寺街道“觀民心”社會心理服務中心用專業的心理服務為社區建設賦能,從心理慰藉出發,關注居民的社區生活體驗感,為建設和諧幸福的“國門首站觀音寺”注入由內而外的幸福力量。(楊飛飛)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