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首都發展為統領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大城市帶動大京郊 大京郊服務大城市

2021年07月01日08:45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綠水青山 宜居鄉村

  立足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和“大城市小農業”“大京郊小城區”市情農情,全市緊抓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個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不斷深化農村改革,加快促進農民增收,扎實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機械化麥收

  無人機管理

  聚焦聚力推動鄉村振興

  近年來,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加強,組織體系、制度體系、工作機制不斷健全,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政治保障。

  在組織體系方面,市區兩級分別成立了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並圍繞“五大振興”目標任務分別設立由黨委和政府負責同志領導的工作專班,更大力度更寬領域調動更多資源力量,聚焦聚力推動鄉村振興。今年5月底,市農業農村局加挂“北京市鄉村振興局”牌子,負責統籌推進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進一步健全了有力的鄉村振興工作格局。

  在制度體系方面,出台了《市委貫徹<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實施辦法》,完善市負總責、區和鄉鎮抓落實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研究制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方案》等,進一步明確首都鄉村振興“任務書”和“施工圖”。不斷強化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投入保障,調整土地出讓收入使用范圍,用於農業農村比例逐年穩步提高,到2025年將達到8%。

  在工作機制方面,深入落實“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開展鄉村振興實績考核,考核結果作為綜合考核評價涉農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重要參考。抓好村“兩委”換屆選舉,新一輪換屆后,村“兩委”干部“一肩挑”比例達93.5%,平均年齡較上屆下降5歲,大專以上學歷比例較上屆提高9.4個百分點。連續選派“第一書記”5批共1400名。黨建引領“吹哨報到”改革和“接訴即辦”機制向農村深入拓展,據市統計局調查,本市農村居民社會治理滿意度達到94.4%,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滿意度達到95.5%。

  歌聲獻給黨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全市嚴守150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和166萬畝耕地保有量底線,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尤其是2020年,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糧食生產播種面積、產量同比增長5.1%、6.2%,蔬菜生產播種面積、產量同比增長22.4%、23.7%,生豬存欄同比增長143.9%,交出了穩產保供成績單。

  目前正在推進“五個百萬”工程建設,分別是打造提升百萬畝糧菜生產空間、發展百萬畝林下經濟、優化提升百萬畝優質果園、確保百萬頭生豬出欄、協同京津冀共同建設環京百萬畝農產品供應基地,到今年年底,本市糧食播種面積、產量穩定在73萬畝、31萬噸以上,蔬菜播種面積、產量達到62萬畝、156萬噸以上,生豬存欄達到50萬頭左右,堅決守住農業基本盤。

  “十三五”時期,本市組織制修訂地方標准71項,新建農業標准化基地415家。農產品抽檢合格率連續五年穩定在98%以上。累計培育大興西瓜、昌平草莓、京西稻、北京鴨等北京特色農產品117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整市創建完成,“北京農產品綠色優質安全示范區”建設有序推進。

  同時,發揮首都科技創新資源優勢,在國家打好“種業翻身仗”中努力爭當先頭部隊,聚力打造“種業之都”“農業中關村”。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5%,創制了世界首個水稻全基因組芯片,建成世界最大的玉米標准DNA指紋庫,獲得育種專利數量和植物新品種權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平谷區“國家農業科技創新示范區”等一批示范項目扎實推進。到2025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77%,設施農業機械化率將達到55%以上,高效設施農業技術、裝備、品種自主創新率明顯提升,良種覆蓋率要提升到98%以上。

  全市將繼續堅持綠色興農、質量興農,統籌“種滿”與“種好”、“優質”與“優價”,推動農業與科技、服務相融合,不斷提升農業的質量效益與競爭力。

  無土化栽培

  鄉村面貌改善民生福祉提升

  全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推進北京鄉村從“一時美、一處美”向“時時美、處處美”轉變。

  “十三五”期間,農業年用新水量減少了43%﹔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8%﹔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從39.1%提升到100%﹔農業生態服務價值年值達到3895億元。

  實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完成3254個村庄人居環境整治任務,美麗鄉村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無害化衛生戶廁覆蓋率達到99.34%﹔全市污水處理設施覆蓋的村庄增加到1806個﹔累計創建垃圾分類示范村1500個、首都綠色村庄1000個。全市3386個村庄、約130萬戶實現了清潔取暖,為打贏藍天保衛戰作出了積極貢獻。

  全市實施休閑農業“十百千萬”暢游行動,著力打造十余條精品線路、百余個美麗休閑鄉村、千余個休閑農業園區、近萬家民俗接待戶。“端午”假期期間,北京鄉村游累計接待游客184.6萬人次,同比增長12.9倍,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89.3%﹔營業收入25130.6萬元,同比增長13.9倍,與2019年同比增長14.2%。

  下一步,全市將以鄉村民宿為重點,計劃五年評定星級民宿1000家,帶動5800余家傳統農家樂轉型升級,提高鄉村旅游現代化服務水平,更好地滿足廣大市民對京郊休閑度假的體驗需求。

  “十三五”期間,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569元增加到30126元,年均增速快於城鎮居民,於2018年提前2年實現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17588元、年均增長18.4%,低收入農戶收入全部過線、234個低收入村全面消除。

  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對標“七有”要求“五性”需求,持續保障和改善農村民生,率先建成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水平全國領先。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福利養老金和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分別比2015年提高了70.2%、85.7%和54.9%。城鄉養老服務設施逐步健全,村級醫療衛生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完成農宅抗震節能建設約15萬戶。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實現涉農區、鄉鎮、村全覆蓋,推動建設了426個鄉情村史陳列室,72個村鎮獲評“全國文明村鎮”。連續舉辦了中國農民豐收節北京市慶祝活動、北京農民藝術節等活動。

  伴隨著低收入幫扶任務如期完成,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加,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春滿桃花園

  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續動能

  全市不斷創新完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有效釋放土地、人才、資金等要素紅利,激發鄉村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

  全面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証任務,權証發放率超過98%。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試點任務圓滿完成,大興區試點成交地塊15宗、交易額達210億元。制定出台農村宅基地及房屋建設管理指導意見及其配套文件,不斷完善宅基地管理政策體系,分類落實村民戶有所居。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率先在全國開展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累計完成產權制度改革村級單位3925個、鄉鎮級28個。實施集體經濟薄弱村消除行動,今年將實現200個左右集體經濟薄弱村年經營性收入超過10萬元,到2025年實現集體經濟薄弱村基本消除。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持續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全市納入統計調查的農民合作社總數為7213家,市級示范社達到226個,錄入“全國家庭農場名錄系統”的家庭農場達4212個。今年,市級將培育200家示范家庭農場、20個家庭農場示范鄉鎮、3個家庭農場示范區,完成順義區、平谷區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區推進試點。“十四五”期間,將創建5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提升7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100家左右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全市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切實將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以首都發展為統領,以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為發展方略,圍繞“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目標,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確保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邁出新步伐!

  北京全面實施“田長制”

  全市結合耕地保護形勢和農業生產實際,今年出台了《北京市關於全面推行“田長制”的實施意見》,在全市范圍全面推行“田長制”。這是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層面,第一個層層壓實市、區、鄉鎮、村各級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的創新舉措,也是農業農村部門和規劃自然資源部門共同保護管理農田的制度探索。

  作為北京耕地保護和農田管理的一項重大創新舉措,“田長制”目前正在積極有序推行。4月份以來,市級田長開展了巡查工作,10多位市委市政府領導通過實地調研指導,檢查推動各區落實年度復耕復墾、糧菜生產、高標准農田建設等重點任務。明確了市級田長制辦公室運行方式,建立了市田長制辦公室工作專班,下設綜合調度組、農田調整優化與巡查執法組、農田建設規劃組、農田評估與監測組、農田利用與管護組、信息宣傳組等六個組,形成了市農業農村局與市規劃自然資源委聯合調度、共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全市設立市、區兩級總田長和市、區、鄉鎮、村四級田長。

  5月26日,2021年第1號市總田長令發布,明確年度“田長制”任務清單,主要內容包括:今年通過復耕復墾年底現狀耕地達到166萬畝、年底實現永久基本農田全部為可耕地、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持續推進亂佔耕地建房等專項整治、開展撂荒地全面摸底整治、嚴格落實百萬畝糧菜生產任務、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建立健全“田長制”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等8項重點任務。

  目前,全市13個涉農區全部擬定了區級田長制實施方案,並同步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區級田長開始巡查,各項重點任務有序推進。到2021年底,市、區、鄉鎮、村四級“田長制”責任體系全面建立,相關配套制度基本形成,工作格局基本確立。到2025年,“田長制”配套制度進一步健全,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耕地數量保持穩定,永久基本農田科學合理布局、質量合格,利用水平明顯提升。

  文/王茗輝

  圖片由中共北京市委農工委、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提供

(責編:孟竹、鮑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