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首頁|頻道首頁
 
 

北京CBD附近的“城中村”

    “低矮破舊的平房一戶挨著一戶,坐在院中幾乎看不見太陽﹔僅有的一條道路兩側淨是私自搭建的簡易房,糧油店、早點攤、菜市場將本就擁擠的道路變得更加狹窄﹔操著各地方言的人們每天早出晚歸,面容憔悴。”當時,曾有媒體從業者用這樣的細膩筆觸來描述這片“城中村”。
    “原來這兒的馬路坑坑窪窪,街道隻有為數不多的狹小公廁,每天一大早上廁所排隊就跟打仗似的。沒有人不盼著拆遷。”張慶媛老人曾在慶豐閘后街住了50多年,“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是她至今記憶尤深的“城中村”生活體驗。
    “誰不願生活環境改善得更好呢?”繼玉玲娓娓道來,“從爺爺那輩起,我們家就在這兒定居了。聽老人說慶豐閘曾經也是歌舞升平的繁華勝地,沒想到破敗成了‘城中村’。”她告訴記者,那時村裡的路年久失修,春天暴土攘場,夏天下雨則滿是積水。

鳥語花香的燕京秦淮

山坡上栽種著喬木,柿子樹枝繁葉茂、棗樹果實累累,國槐被厚厚的土墩保護起來。穿插其中的花灌木和草坪,幾乎沒有空地﹔以船帆為主題的廣場,仿佛行駛在河面的小舟。這就是通惠河南岸如今的景象。

如今坐落於此的慶豐公園,和以繁華著稱於世的國貿商務區隔河相望。這裡東西兩園共佔地26.7公頃,集親水平台、園林小品、水溪環繞景觀於一體﹔建成以來,它就被人們成為“CBD的后花園”。

2009年5月,朝陽區政府斥資30億元啟動通惠河南岸的“城中村”拆遷項目。作為彼時向建國60周年獻禮的重點民生工程,慶豐公園在此短短3個月后便驚艷問世。昔日狹長的“城市瘡疤”,被永遠封存在舊時光的膠片裡。

 
 

    《北京朝陽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披露,就在慶豐公園拆遷改造那一年,朝陽區共投入88.7億元加強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改造老舊小區93個,完成7片城中村和邊角地整治任務,推進通惠河濱水文化景觀帶建設。
    2013年6月,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促進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一個月之后,北京市住建委給出了自己的回應:五年內,北京將繼續改造527個中心城區棚戶區項目,涉及的23萬戶居民盡量就近安置。

眾說棚改

如此臟亂差的平房區,竟然與車水馬龍的北京CBD僅一橋之隔。那一年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林葉 攝影愛好者
原來這兒的馬路坑坑窪窪,街道隻有為數不多的狹小公廁,每天一大早上廁所排隊就跟打仗似的。沒有人不盼著拆遷。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
張慶媛 原“城中村”居民
我原來住在東三環,拆遷以后搬到了五環以外。多少有點舍不得,但是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原來通惠河附近的市容市貌看著也舒心了,作為老百姓來說,何樂而不為?
繼玉玲 原“城中村”居民
如此臟亂差的平房區,竟然與車水馬龍的北京CBD僅一橋之隔。那一年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來這兒的馬路坑坑窪窪,街道隻有為數不多的狹小公廁,每天一大早上廁所排隊就跟打仗似的。沒有人不盼著拆遷。真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
 
我原來住在東三環,拆遷以后搬到了五環以外。多少有點舍不得,但是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原來通惠河附近的市容市貌看著也舒心了,作為老百姓來說,何樂而不為?
 
主編: 高星
記者、制作: 謝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