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北京地下空间专项规划公示 构建立体式宜居城市

2025年10月26日09:34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0月26日电 (记者李博)近日,《北京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24年—2035年)(草案)》(简称《规划》)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网站进行公示,规划提出,北京将构建多维、安全、高效、便捷、可持续发展的立体式宜居城市。

地下空间是重要的安全防护空间,也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机遇空间。为深入实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发挥地下空间对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支撑作用,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编制完成了《北京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24年—2035年)(草案)》。

《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和灾害风险防护为前提,强化全域全要素地下空间生态安全管控分区。完善地下空间总体结构,构建“七廊两环成网、四层十八片多节点”市域地下空间总体发展格局,加强京津冀地下生命线系统布局和能力建设,以轨道交通网为地下空间发展骨架,明确浅层、次浅层、次深层、深层4个深度,推动以重点功能区、商圈、交通枢纽为代表的重点地区立体集约发展。

《规划》合理引导各区地上地下统筹建设,明确差异化发展目标与引导要求。首都功能核心区坚持用地下换地上,充分挖掘地下空间资源潜力,优先服务保障中央政务功能,促进老城整体保护,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推进城市减量提质发展。中心城区坚持地上地下联动,提高城市空间效率,完善城市功能,推动重点地区地下空间高品质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建设高标准的地下功能设施系统,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多点地区促进地下空间向轨道站点周边地区、重点功能区、科技创新地区适度集中,做好地下空间的前瞻谋划和空间预留。生态涵养区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探索生态友好的地下空间利用模式。

《规划》坚持各类地下功能设施统筹布局,构建四大功能系统。地下市政设施系统方面,加强地下生命线系统建设,提高城市安全保障能力;科学稳步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实现空间集约利用;鼓励市政场站地下化建设,提高土地综合效益。

地下交通设施系统方面,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发挥轨道交通引领作用;分级引导轨道站点与周边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地下道路,改善地面交通环境;促进地下停车设施建设,补充基本停车位缺口;推进交通场站复合建设,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建设高效、智能、平急两用地下物流系统。

地下综合防灾系统方面,发挥地下空间优势,构建地下综合防灾系统;主动化解内涝风险,建设地下防洪排涝系统。城市公共活动系统方面,促进高密度建设地区立体综合开发,加强地下公共空间功能复合利用,鼓励公服设施地上地下一体化建设。

《规划》提出7项具体举措:加强地下互连互通与活力提升,加强重点地区系统连通与效率提升,形成便捷舒适的浅层地下过街系统。合理引导历史保护地区地下空间利用,加强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勘探与保护,利用地下空间促进历史风貌保护与文化展示。促进地上地下一体化城市更新,推动存量地下空间更新利用,加快地下管线管网更新改造。营造“多首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与舒适便捷的地下步行环境,优化地下空间自然采光通风条件与地下空间标识引导系统设计。健全常态化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地下市政管线风险及地下各类灾害防范与应对,推动地下空间平战结合与平急两用。探索地下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进地下可再生能源利用与储备,推动深层地下空间前瞻布局与预留。鼓励先进地下工程技术应用,推动高密度建设区低干扰施工技术应用,推动智能技术与地下建造施工深度融合。

《规划》提出4项实施保障措施:完善地下空间规划体系,推动重点地区地下空间详细规划编制,制定地下空间规划技术标准。建立涵盖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监督全生命周期的地下空间协同管理机制,鼓励社会多元参与地下空间投资建设。全面推动地下空间数智化建设,建立高效协同的地下空间数字底座,推动地下空间信息共享与场景应用。加快推进地下空间立法,完善存量地下空间更新配套政策及相关安全管理规范,明确地下空间互连互通鼓励政策。

(责编:池梦蕊、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