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非遗手工、享志愿服务……“副中心文明大集”开集

人民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李博)“赶个大集还能学就业政策、做非遗手工,这市集办到咱老百姓心坎里了。”7月18日,通州台湖演亦市集・公园里大集上,体验完毛猴制作的李大爷说。当日,由通州区委宣传部主办的“副中心文明市集”首场活动开启,让千余名市民在赶集中收获别样的惊喜。
作为“运河大集”的创新延伸,文明市集以“理论宣讲、非遗体验、志愿服务、互动游戏”四大板块为核心,将20余项特色活动“打包”送到群众身边。机关干部、志愿者、百姓宣讲员组成的“流动服务队”穿梭在集市摊位间,用“你赶集我服务”的灵活形式,让市民在采购生鲜、挑选百货的间隙就能轻松参与多样化活动。
政策咨询摊位前,通州区人力社保局工作人员用“大白话”解读养老政策、就业扶持等民生热点,“养老保险补缴怎么办理”“灵活就业补贴有哪些条件”等问题被一一解答;法律咨询台前,律师现场调解了两起邻里纠纷,还向市民发放了《民法典》宣传手册;急救演练区,医护人员手把手教市民操作心肺复苏,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排队体验。
通州区人力社保局郭雪莹说:“副中心文明市集为我们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有机会与群众面对面沟通交流,深入了解群众切实需求,为群众答疑解惑,真正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毛猴的‘身子’用的是蝉蜕,‘四肢’是辛夷花,咱老北京的传统技艺里藏着大学问。”非遗体验区前,通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毛猴技艺传承人张正的工作台被围得满满当当,孩子们纷纷展示着自己捏的作品。家住台湖镇的王女士说:“平时想带孩子接触非遗文化得去博物馆,如今在大集上就能实现,真是太好了。”
文明理念的传播则藏在趣味互动里,在“见圾行事”游戏摊位前,家长和孩子合力把标有厨余垃圾图案的沙包投进网内;“文明套圈”游戏中,市民用环保套圈投掷写有“遛狗牵绳”“礼让行人”的标语桩。“玩着玩着,就把规矩记牢了。”带着孙女来赶集的赵阿姨说。
为加强和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州区委宣传部依托“运河大集”人流密集、贴近生活的优势,通过“运河大集+文明大集”的方式将文明实践阵地延伸至集市摊边,宣讲员用百姓语言解读理论政策,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制作技艺,志愿服务团队提供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通过“群众赶集、服务上门”,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据悉,“副中心文明市集”将作为副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常态化开展,每月依托“运河大集”举办特色活动,通过“阵地随人走、服务跟需求、活动接地气”的方式持续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形成“副中心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共建共享氛围,让文明新风吹遍副中心每个角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