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历史新高 北京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

人民网北京7月20日电 (记者李博)记者从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召开的2025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2%,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1.6%。
规上工业增加值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据介绍,上半年北京市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均呈现快于一季度的加速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已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1-5月信息软件业实现营收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28.8%,规模、增速均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同时,投资动能持续迸发,上半年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463.3亿元,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信息软件业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同比增长1.6倍。工业、信息软件业两个行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贡献率超100%,为全市投资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市场活力也加速释放,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在京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4.2%和95.9%,为行业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中小企业发展指数逐月抬升,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再次回归景气区间,经济发展预期持续向好。
上半年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持续发挥“主引擎”作用,增加值分别增长16.7%和24.6%。上半年全市生产整车71.3万辆,同比增长24.8%,其中新能源汽车26.2万辆,同比增长1.5倍。医药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北京疫苗检验中心完工,美敦力、阿斯利康、辉瑞、首药控股等一批国内外顶尖医药研发机构相继落户,7个三类创新医疗器械、9个AI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均居全国首位,12家企业跻身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榜单。制造业加快转型升级,上半年新增1家灯塔工厂、14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全市绿色工厂累计建成212家,绿色企业比例达到27.2%。全市高端制造业发展持续向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6.8%。
备案上线大模型数量位居全国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北京数字标杆城市建设实现“新跃升”,“人工智能+”行动全面起势,北京着力建设“人工智能第一城”。目前,在京人工智能企业已突破2400家,累计备案上线大模型132款,数量位居全国首位;新增智算供给1.1万PFlops,具身智能数据采集工厂建成投用,百度发布全球首个多模态数字人,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齐头并进。
目前,北京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开放数据达13亿条,完成全国首笔城市测绘联合数据交易,1-6月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新增数据产品241个,场内交易规模同比增长60.8%,北京数据资源集聚优势得到全面激活和增强。《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施行,新增测试牌照超200张,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版建成,全市600平方公里路侧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部署。增值电信业务开放试点扩容,空中客车等10家外资企业获工信部试点批复,开放型数字经济生态不断完善。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483家
企业服务业方面,北京精准施策支持重点领域发展,高精尖产业资金分3个批次向17个重点方向精准投放,累计支持企业500家,累计支持金额接近20亿元,支持规模与支持力度不断加码。
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针对性制定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十余项专项政策,实施“一链一策”精准滴灌;围绕深化国际产业合作,印发促进高精尖产业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方案,24条举措保障外资平等权益;围绕以优质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出台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助力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时尚创新策源地与潮流引领地之一。启动2025年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企业名单制定,政策申报首月超800家企业积极申请,政策红利加速释放。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483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35家,优质企业梯队不断发展壮大。北京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政策,针对中小微企业2000万以内的首次贷款给予补贴,专精特新专板企业股权融资总额超56亿元。积极发挥政策扶持作用,发布2025年中小企业服务券工作指南,上线128款服务券配券产品,涵盖数智赋能、绿色低碳和高端时尚三个领域,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使用大模型应用等9个方向的服务产品,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经营成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