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冰丝带”无人机飞行大赛举行
会“飞”的足球 绽放的梦想

足球不只能在地上踢,还能在天上“飞”?
2025“冰丝带”无人机飞行大赛暨首届低空竞速联盟无人机冠军赛近日在北京国家速滑馆迎来激烈角逐。活动吸引了数百名小飞手参赛,无人机足球3对3项目颇受关注。
比赛场地不大,长8米、宽4米、高4米的封闭空间内,在距离两条底线1米远、3米高处各设一个直径40厘米的圆形“球门”,每队由3名选手各操纵1架直径为20厘米的球状无人机,可以互相配合、碰撞拦截,无人机穿越对方球门次数较多的一方获胜。
最终,来自北京顺义区的“少年之家一队”捧得桂冠,队员是3名初中生。“他们接触无人机飞行还不足1年,从障碍竞速转项到无人机足球也就5个月。”教练任亚男难掩欣喜。
一举夺魁,来自扎实的操作基本功和默契配合。学期中,每周三、六、日的17点到20点是团队雷打不动的训练时间。12岁的王梓伊在队中年龄最小也最辛苦,光是训练往返路上就要花3个多小时,“如果我不按时参加训练,大家的攻防演练就不好进行,既然加入了团队就要有责任心。”平日说起话来轻声细语的她,一上场就像变了一个人。“快回防!”“我来补位!”“你到左边悬停!”训练场上,她的声音洪亮坚定。
穆炳滔是北京市顺义三中学生,作为团队的攻击手,平时文质彬彬的他在比赛中可是个“狠角色”。他操控的无人机从一开始飞得摇摇晃晃、经常撞上球门,到可以在2秒内完成起飞到空心进门,表现出色。“没有捷径,就是靠不断训练来培养手感。”穆炳滔说,“让无人机飞进球门看似简单,但上、下、左、右、旋转、校准等按键必须配合到位,操控者还要有较强的空间感,不然总会和球门擦肩而过。”
来自北京市十一学校顺义学校(杨镇一中)的陈浩博则是团队里的“多面手”,不仅心理素质好、擅长操纵无人机悬停阻挡对手,还会修理无人机。无人机在比赛中发生碰撞是常事,如果不能在限定时间内修理好,就会被判负。陈浩博的加入提高了团队的竞争力,赛后他激动地说:“我们梦想成真了!”
“顺义区教委在场地协调、人员调度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支持。比赛夺冠后,不少家长来咨询无人机培训。”顺义区少年之家培训部主任李丽娜告诉记者,家长们希望借此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协调能力与沟通能力。
随着暑假来临,少年之家团队将开启集训,备战将于8月初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国比赛强手更多,到更大的舞台去竞技,能够让孩子们学习到先进的技战术,进一步提高水平。”任亚男说。
“无人机足球项目已经是十五运会群众比赛项目了,希望未来能到全运会赛场上展现我们的风采!”陈浩博说。(记者 王 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