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 引领视听文艺新风尚

人民网北京7月3日电 (记者尹星云)7月2日,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大会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北京市广电局主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董耀鹏指出,网络文艺已成为当下中国文艺创作的生力军、文化供给的主渠道、文明传播的新高地。他强调,面向新征程,网络文艺应展现新作为、新气象,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作生产全过程,聚焦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讲好中国故事,在网络文艺新赛道上跑出好成绩。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表示,文学作为各种艺术门类的母体,要为网络视听的发展提供优质的内容支撑。文学与网络视听应“双向奔赴、相互赋能”,一方面要畅通从文学IP到影视、微短剧、游戏、动漫等多形态产品的产业链条,为影视创作注入活力;另一方面,网络视听的多媒介呈现也极大地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他呼吁行业抓住数智化时代的新机遇,以更多有筋骨、有力量、有温度的文学力作,共同打造当代中国文化的新景观。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军强调,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必须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持续巩固“网络视听文艺看北京”的良好态势。他希望北京要深挖首都优势,打造中国视听文化名片,积极运用AIGC、超高清等前沿新技术,打造文商旅体数字消费新场景,让网络视听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阐述新时代网络视听艺术创作的着力点:要坚守文化使命,胸怀“国之大者”;要抒人民之心声,奏时代之凯歌;要承先贤之智慧,开当代之气象;要越传统之藩篱,开融合之新局,持续释放赋能千行百业的乘数效应。
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正致力于打造“综合成本最低、审批效率最高、行政服务最好”的营商环境,和“拎包入驻、无忧创作”的服务保障,以开放的姿态,与各方朋友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同打响“运河视听”文化品牌。
开幕式上,“2025‘北京大视听’网络视听精品项目”片单重磅发布。片单共集结80部精品力作,涵盖网络剧、网络电影、微短剧、网络综艺等多种类型。
北京市广电局为推动微短剧内容提质、探索“微短剧+”跨界融合路径,在现场发布了北京大视听“追光计划”国际微短剧大赛的阶段性成果。据了解,大赛设置了绘时代盛景、传中华文化、映人间烟火、探科技奇境、品京韵风华、展文旅新潮等十二大主题赛道。大赛启动以来,共征集作品1070部,经过初评,已有包括138部“好作品”和101部“好故事”在内的239部精品项目入围复赛。开幕式上,大赛评审主席团成员来到现场,从业内专业视角对大赛给予高度评价,并期待参赛作品能在精品化、叙事模式和人机共创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此外,开幕式还举行了重点网络视听文艺作品推介仪式、《2024北京微短剧报告》发布仪式等,从内容推广、行业研究和技术应用等多个维度,为产业发展赋能。
在高峰研讨环节,多位业界专家与知名创作者围绕人工智能、内容价值、文化传承等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刘岚、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等,围绕视听新生态、内容价值回归、AI技术应用、跨界融合创新等前沿议题发表了主题演讲。
本届大会为期两天,以“视听潮涌 文艺生辉”为主题,着力打造视听艺术价值引领平台、产业融合生态聚合平台、视听技术赋能创作平台。大会期间举办主题研讨、创作者之夜、网络视听艺术大会打卡等多元活动,议题覆盖网络综艺、网络剧、微短剧、新大众文艺等行业热点,旨在推动网络视听文艺提质升级,培育扶持文艺精品,发掘鼓励优秀网络文艺人才,为“北京大视听”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