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企业友好之城” 年均注册企业超2万家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 (记者李博)6月1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宜业副中心”专场举行。记者获悉,“十四五”时期,城市副中心聚焦“3+1”主导功能,积极承接中心城区功能疏解,打造具有城市副中心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年均注册企业超2万家。
市级三批次308项赋权全面落实并运行
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通州区常务副区长李先侠介绍,副中心做优做美行政办公区,打造京津冀政务服务标杆。建成全国首个智能型政务服务中心——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40个行业通过“一业一证”改革实现跨部门多事项集成办理,63项“一件事”集成服务场景落地实施,在京津冀自贸区范围内实现230项“同事同标”事项无差别受理。市级三批次308项赋权全面落实并运行,实现“副中心的事副中心办”。
副中心做强做大运河商务区,打造现代金融和商务服务业新能级。“十四五”期间推动150余家金融及关联项目入驻发展,金融相关企业累计近470家。集聚金融科技企业120余家。北京绿色交易所加快打造国家级绿色交易所,绿色金融特色机构达到6家,推出了30余项全国、全市首创性绿色金融业务和项目。
已培育4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
副中心做精做新科创板块,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城市副中心已培育367家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31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3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保持稳健增长,2024年达1255家。
资本赋能产业发展,推动市级政府投资基金、北京科创基金、城市副中心产业引导基金等,重点投资城市副中心信息科技、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领域企业。
夯实空间保障,每年释放不少于50万平方米的功能复合新型产业空间。中关村通州园“医药产业链协同成果转化机制、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2项探索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开展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揭榜挂帅”政策试点。
谋划北部产业带和南部萧太后河夜经济带
文化旅游区城市副中心文化旅游功能核心承载地,也是北京市“两区”重点园区。“当前,我们正以环球主题公园为核心,精心谋划优质资源高度聚集的北部产业带和南部萧太后河夜经济带‘2条’脉络,全力打造高品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李先侠说。
“一园”兴文旅。环球主题公园是北京市建设的首家国际特大型现代主题公园,开园三年来累计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成为国内最热门的旅游度假区之一。
“一带”强百业。“我们聚焦‘全时、全域、全龄、全民’发展理念打造一条高品质北部产业带,逐步构建‘6+4+2’的产业链条。”李先侠说,其中“湾里”商业娱乐综合体将于今年亮相,成为北京东部又一微度假胜地。集合国际亲子IP的顶点公园、新一代海洋项目北京海昌海洋馆将于明后年陆续建成。
“一河”串珠玉。副中心充分发挥萧太后河生态优势,谋划“白天有景、晚上有光、处处是玩法”水系通航,正推动新建1处闸坝、4处游船码头和飞向人马座启航营地、易通乐动力体育公园等沿岸文旅项目。未来将实现与环球度假区内部水系换乘通航,搭建连通台湖演艺小镇和大运河水上通道。
据了解,到“十五五”中期,全部落地项目建成后,副中心文化旅游区预计将释放约26万平方米新消费空间,新增两个总计7000座次的固定剧场,建成一座万人级以上的体育娱乐场馆,提供超4000间覆盖中高档的酒店客房,成为24小时“欢乐不打烊,精彩不重样”的先锋潮流聚集地。
李先侠表示,“十五五”时期,城市副中心将全面转向内涵提升式发展阶段,在产业发展上,将锚定基本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十百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科技创新资源倍增工程、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设工程,全方位优化产业生态,建设“企业友好之城”,努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样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