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社会民生

北京:今年底森林覆盖率达到45% 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20处

2025年05月23日10:08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李博)到今年底,北京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5%,同时建设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20处,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将积极申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

在5月22日举行的《北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副局长林晋文介绍了上述情况。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突破91%

“一屏五带、两轴三环、九楔十五片”的绿色空间为北京带来了鸟语花香的城市森林,串联了环绕都市的公园项链。目前,北京森林覆盖率达到44.95%,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突破91%,79处总面积3680平方公里的自然保护地串联成网,延庆野鸭湖、门头沟褐马鸡栖息地等关键生态廊道实现贯通。

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北京正以花园城市建设为引领,创新构建“就地保护+科学修复+全民共享”的生态治理模式,走出一条具有首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林晋文说:“首都北京,不但是市民‘推窗见绿’的绿色家园,也是野生动物安全栖息的生态乐园。”

北京已建成558处自然带 相关地图将发布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发布人在发布会上展示花园城市自然带示意图。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如果说自然保护地是野生动植物的王国,那么创新实施的自然带建设就是要打造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绿洲。发布会上,林晋文现场展示了一张标注着已建成的自然带坐标的地图,总计有558处,他说:“这张图直观呈现了市民生活区域周边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也是北京花园城市建设成果的体现。”

北京花园城市自然带示意图。

据悉,北京花园城市自然带示意图将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官网和微信公众号同步上线。

“自然带的概念是北京首创。”林晋文介绍,2021年以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城市公园、林地绿地区域内保留较大面积且具有良好联通性的区域,通过保留枯木落叶、恢复乡土植被、搭建本杰士堆和昆虫旅馆、悬挂人工鸟巢、改造小微湿地等措施,建成自然带558处,包括生物多样性示范区、生态保育小区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生态网络,为刺猬、松鼠、昆虫、鸟类等城市中的野生动物留下栖息繁衍的空间。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针对黑鹳、褐马鸡等重点物种专门设立了野生动物保育小区。林晋文透露:“就在今天,北京市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丁香叶忍冬’野生植物保护小区在门头沟区清水镇正式挂牌。”

截至目前,北京各类自然带共建设本杰士堆2600余个、小微湿地700余处、放置人工鸟巢7800余个,昆虫旅馆3000余个,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含地被)75万株。监测数据显示,自然带内乡土植物群落覆盖度提升30%,湿地生态链修复率达85%。颐和园后溪河、翠湖湿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示范区域,已成为苍鹭驻足、野兔栖居的城市秘境。

南海子麋鹿苑向全国“输出”668只麋鹿

据科学监测和统计,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已达620种,较2024年612种新增8种,且全部为鸟类,麋鹿、黑鹳、褐马鸡等“国宝级”物种种群持续增长。南海子麋鹿苑向全国“输出”668只麋鹿,在全国建立了47处麋鹿迁地种群。

京津冀晋蒙五地山水相连,草木相依,联防联控机制成效显著,森林防火、疫源疫病监测实现信息互通,野生动物收容救助率达100%。北京通过支援周边地区建设有害生物防控体系,联合开展检疫专项行动,为华北地区2.8万平方公里生态屏障筑牢安全防线。林晋文表示,这种跨区域协同保护模式,为全球特大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北京方案”。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