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1000万元专项资金 昌平区未来重大项目邀社会各界共同谋划

人民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董兆瑞)记者从昌平区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落实《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年—2030年)》各项任务,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紧扣“两重”、城市更新等投向领域,昌平区制定出台了《推动昌平区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2025年项目谋划招募工作方案》。
项目谋划方向共包括12类:“两重”领域,聚焦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抢抓超长期国债政策窗口期、机遇期,围绕“两重”政策投向领域,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粮食能源安全、人口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领域建设全力以赴做好项目谋划和储备工作,最大程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
城市更新,聚焦盘活存量资源,谋划以高端资源的引入、空间利用方式的创新、建筑形态的改造、历史底蕴的表达等多元化提升城市品质的项目。
医药健康产业,围绕前沿技术、医疗器械、美丽健康等赛道,谋划一批医药健康项目,进一步筑牢医药健康产业创新高地。依托G6、G7高速沿线空间资源扩容打造生命科学创新走廊的契机,谋划生成一批优势产业项目。
先进能源产业,精准卡位能源互联网高成长关键赛道;巩固壮大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风电、光伏等增长型成熟赛道;储备布局氢能、储能、碳固存等培育型前沿赛道,谋划一批优质项目。
先进智造产业,聚合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谋划一批专精特新的引领性产业项目。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积极塑造多元汇聚、智能互联、开放协同的国际一流产业生态,推动产业链拓展延伸、创新链精准适配、供应链安全可靠、价值链高端跃升。
科创金融产业,围绕财富管理、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金融安全,谋划财富管理中心、碳交易中心、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等重大项目,推动绿色金融、金融科技领域公司落地,并做好相关配套项目,着力发展“生命金融”“能源金融”“科技金融”,助力生命谷、能源谷建设和科技创新。
科技服务业,围绕加速科技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进一步加强科技服务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建设全国质量强区示范城区。聚焦推动创业服务模式创新,推广“孵化+创投”等孵化模式,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孵化方式,提升孵化器专业服务能力。
文旅农融合产业,围绕释放“三条文化带”汇聚优势,激活“文化+”产业创新引擎项目,打造新生活方式聚集地。围绕“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能级”,谋划开发文创产品,建设文旅新平台。聚焦产业模式发展,打造“文旅+新型城镇”“文旅+健康休闲”等新兴特色项目。围绕“构建农旅融合休闲带”,谋划一批项目,促进文旅农消费供给融合升级。
校城融合,聚焦形成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央校融合的昌平大学城契机,以沙河高教园、清华科学城等街区控规为引领,谋划完善配套功能区、科研成果转化区和共享空间项目。支持高校扎根建设发展,聚焦高校资源特色优势,围绕基础教育、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等谋划生成落地项目,辐射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
商务服务业,聚焦新型消费模式,谋划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要节点项目。聚焦重点商圈,提升原有商圈品质,发展高端休闲产业,优化产业园区品质,谋划商业综合体项目,支持商贸流通、物流基地等设施改造升级。
数字经济,融入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谋划产业数字化升级项目,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开发以智能制造、智能装备、在线教育等为核心的高端产业数字化集群项目。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谋划相关数字化应用场景项目。
新型基础设施,围绕落实扩大内需战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着力开发新基建新场景项目。聚焦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谋划工业互联网标杆园区,支持企业智能化建设应用。围绕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大数据平台等数据智能基础设施,开发卫星物联网等项目。围绕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智慧城市运行服务能力,推动智能建筑、智慧能源等应用场景落地,谋划智慧民生应用工程,实现智能化管理。
招募范围包括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为提高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按照“揭榜挂帅”原则,昌平区财政安排项目谋划工作专项资金1000万元作为落地项目谋划主体的奖励资金及谋划经费。单个项目投资额为1亿元奖励10万元。
单个项目投资额为1亿元以上的,每增加1亿元投资,在10万元奖励金额的基础上多增加5万元,最高至200万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