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美丽北京建设成绩单发布 优良天数创新纪录

2025年05月09日14:10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9日电 (记者李博)5月9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2024年北京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北京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优良天数创有监测以来新纪录。

过去的一年,北京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状况稳中有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保持全国省级最优水平。北京市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过去的一年,北京市大气环境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30.5微克/立方米、连续四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多年稳定达标。与2013年相比,2024年四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下降一半以上,其中PM2.5年均浓度下降了65.9%。2024年,北京市优良天数为290天,为历年最多。重污染天2天,为历年最少。

过去的一年,北京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继密云水库、雁栖湖之后,清河入选第三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成为展示城市魅力和多元文化的重要公共空间,越来越多的滨水空间给市民提供更多亲水体验,鱼翔浅底、人水和谐的生态之美融入市民生活。

过去的一年,北京市地表水主要污染指标年均浓度值继续降低,动态消除劣V类水体。优良水体比例显著增加,去年监测五大水系河流共计105条段,长2551.6公里。其中优良水质河长占比87.2%,同比增加15.9个百分点。与2013年相比,优良水质河长占比增加了近4成。

全市7成以上河流水生态状况达到优良水平,常用于指示清洁水体的蜉蝣、石蝇、石蛾等水生昆虫不仅在潮河上段、永定河山峡段、怀沙河、拒马河等山区河流中“常驻”,在凉水河、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中也频频“现身”,越来越多对水环境敏感的指示物种“走”进城市,“走”近市民身边。

过去的一年,北京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1.4,同比增加0.85%,生态环境状况优良,生态系统质量稳中有升。全市集中建设区绿视率为26.98%,“推窗见绿、开门即景”的绿色生态空间随处可见。2020-2024年全市累计记录151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累计记录各类物种7121种。

过去的一年,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动北京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力美丽北京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北京大力实施绿色北京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落实年度全市生态文明建设60项重点任务,形成政策成果136项。

污染防治攻方面,北京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创新“含绿量”指标体系,引导各行业、各领域创绿创优。推进结构创绿,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推进工程创绿,全市新增“绿色”企业191家。推进管理创绿,创新推广基坑气膜全密闭施工示范应用。坚持“三水统筹”,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实施潮白河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推进河湖生态持续复苏,五大河流全部重现“流动的河”并连续4年贯通入海。坚持“三地”共管,依法开展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加强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

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北京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对重点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重要生态空间开展人类活动遥感监测,松山、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达优良水平。开展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GEP-R)核算,推进核算结果在生态保护补偿中的应用。北京市入选全球“生物多样性魅力城市”。

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北京发布《北京市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持续完善北京市碳市场,发布《北京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创新开展碳配额有偿竞价;压实重点排放单位责任,促进绿电消纳。北京市推进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还评选出13个先进低碳技术试点优秀项目、3个低碳领跑者和6个气候友好型区域。

共同防治方面,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成果丰硕,污染防治攻坚持续深化,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绿色发展步伐加速。连续8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推动潮白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共同发布全国首个区域低碳出行标准,大力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