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不设围墙的“未来学校”

没有走廊、不设围墙的教学楼,涵盖科技与工程、视觉艺术、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学习社区,最大化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作为导师,让学生的每一天都有惊喜……走进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未来学校”的气息铺面而来。
据了解,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是朝阳区借助北京市十一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在东南部地区高起点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其首届新初一将于今年9月开学。
“在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都没有设置‘仓库’。”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课程教学负责人于冬雪介绍说,各个学科的课程资源将全部汇聚在由学习工作室和公共学习区组成的学习社区里,让学生触手可及。
小学阶段的学习社区包括若干家庭基地式的学习社区和若干领域学习社区,涉及科学技术与工程、视觉艺术、表演艺术、体育健康与生活技能等多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社区里有多个大、中、小不同的学习工作室,有的学习工作室中间的隔墙还可以打开,快速变形为一个超大空间。各领域教师也常驻于此,方便展开协同教学及学生寻求帮助。每个学习社区里都有大大的客厅——公共学习区,师生协商划分出讨论区、演讲区、智慧区、游戏区、探索区、阅读区、独处区……让老师和孩子们随时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等。
初中开学后,教学空间上延续小学的建设标准,设置语言、文学与艺术,数学与计算科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道德与人文、社会,体育健康与生活技能共五大领域学习社区,打破传统教室边界,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灵活的学习体验。“各学段将形成良好衔接,让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于冬雪表示。
“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的孩子拥有丰富的课程选择,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例,一年级开始,学生们就通过操作简单的机器人和无人机,接触初级的人工智能和编程知识,让孩子们打开思路,锻炼动手和创新实践能力。”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人马程程介绍说。
“我们将构建贯通小初学段的学习蓝图,覆盖学科、素养、实践全维度,打造四大课程领域,包括学科及跨学科课程、个人发展支持课程、素养发展里程碑课程和专题日课程。”于冬雪说。这些课程将打破学科壁垒、玩转知识融合,并每月开展主题实践,解锁社会大课堂。在教学模式上,学校将在十一学校丰富优质的课程资源基础上,加大个性化教学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支持每个学生的成长。
在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的学生口中,这里的老师都是“导师”。“一个称谓的变化意味着:‘导师’不仅要考虑自身教授的学科知识,更要带着学科知识背景关照孩子的成长,承担孩子成长中的引路人角色。”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第一学习社区区长蔺妍表示。
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的学习社区里,学生都会选择一位喜欢的老师作为自己的导师。每位导师负责15名左右学生的学习提升、日常生活、伙伴交往等。低年级的时候,导师就像游戏里的“新手保护者”,中高年级的导师又像是热心的学长或知心姐姐、青春守护使。
作为十一学校联盟校,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与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学校等将共享最新教育成果,在课程设置与实施方面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又有应需而生的创新。
如今,朝阳区与十一学校合作建设的北京科学高中也在紧锣密鼓筹建中。未来,将以北京科学高中为核心,建设涵盖小初高学段的教育集团,将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纳入集团化管理,实现课程、教师等优质资源的共享、联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