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从“连夜排队等着办”到“全程网办零跑腿”

北京不动产登记十年蝶变

2025年04月10日08:46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十年前,我从窗口接过了大红本,上面的编号是1号,是咱们全市头一个!” 2015年11月8日,北京首本不动产权证书在东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颁出,回想起当时的场景,市民郝东雪仍历历在目。

  今年是《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施行十周年。十年来,北京的不动产登记改革不断跨越新台阶,从“连夜排队等着办”到“全程网办零跑腿”,业务办理实现质的飞跃。以普通二手房交易为例,办理时限从10个工作日压缩到当天办结,购房人轻点指尖,在手机上就能领取电子证照。

  首证东城诞生

  从分散登记走向统一

  2015年11月8日凌晨,地安门东大街西侧,一栋二层小楼仍亮着灯。这里是东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几个小时后,全市第一本不动产登记证书将在这里颁出。其余各区也将在第二天紧随其后,全部启用新证。

  “证书的制式变了,按原来的参数打印,总是有点儿错位。”工作人员提前演练流程,并对打印机进行最后的调试,力求完美。“从7月开始筹备,到11月8日发出第一本证,期间各区大厅的业务办理是不停的,只能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进行系统测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确权登记处副处长潘家文回忆,虽然过程艰辛,但看到首证颁发的那一刻,“一切都值得”。

  当天上午10点,来自北京天街集团有限公司的代表郝东雪领取了本市第一本不动产权证书。“当时特激动,从里到外翻了好几遍。”郝东雪清晰地记得,那是前门大街一处商铺的产权证。“以前得分别办土地证和房产证,现在一个地方就全办完了。”

  据了解,在《条例》施行之前,全国不动产登记仍处于“房产、土地分头跑”的分散模式,居民办证需来回奔波,北京亦是如此。随着机构整合的推进,本市开始实行不动产统一登记,逐渐结束土地、房屋、林地等“分头登记”的历史。“2015年11月9日,大量居民听到消息都赶来办理,业务量比平时多了三四成。”潘家文记忆犹新。

  拉开改革序幕

  近九成业务当日办结

  统一登记便利了居民,但在初期,办理难、时间长的问题频频发生,几乎每个大厅都存在排队限号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场火爆,业务量远超办理能力;另一方面,是各部门信息共享不通畅,居民办理交易、缴税、贷款申请、登记等业务需往返多个部门、多次排队。

  “就拿东城来说,税务局在珠市口,不动产登记在地安门,看着不远,但中间隔着长安街,来回一趟挺折腾。”东城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查询科科长陈晓磊介绍,拿2016年为例,办理二手房交易过户,需先到地安门做网签,再到珠市口缴税,然后回到地安门办证。“大厅每天最多就能承载100个号,根本忙不过来。最夸张的时候,头天下午两三点大家就得来排队领第二天过户的号。”陈晓磊回忆,当时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是清晨四五点就到大厅,协助维持秩序,没有一天能准点下班。

  营商环境改革,从2018年开始。

  大厅设立了“综合窗口”,打通登记、交易和缴税三个环节,实行“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模式,一次性收取所需全部材料。此举被国务院办公厅作为可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在全国推广;“企业综合窗口”也同步设立,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无需网签、预约,即来即办;不动产登记还与住建、税务、金融、法院等部门实现有关信息互通共享……一连串的“组合拳”下来,不动产登记进一步提速,近90%业务实现当日办结,“扎帐篷”排队成为历史。

  释放政策红利

  17类高频业务“全程网办”

  “没想到在银行网点就能办登记,还能自助打印房产证,太方便了!”去年12月底,在交通银行天坛支行营业大厅,家住望坛新苑小区的崔先生乐呵呵地拿到了“大红本”。这一幕是北京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智慧化转型的缩影。

  2020年,本市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服务,依托不动产登记领域网上办事服务平台,包括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个人间存量商品房交易登记等在内的17项高频业务实现“全程网办”。随着电子证照的推出,每年全市发放电子不动产权证书达100万份左右。居民“一次不用跑”,就能在手机上领取“大红本”。

  有了“全程网办”,各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的办理数量大幅增加,线下大厅的服务体验也明显提升。“现在每天平均能办200个证件,跟以前相比,翻了一番,大厅里乌泱乌泱的场景很久没见着了。”在登记中心工作十多年,陈晓磊感触颇深。

  “我们的服务也不断向银行、公积金中心、产权交易所、公证机构等场所延伸,力争打造‘15分钟不动产登记圈’。”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确权登记处处长王宏娟介绍,2023年底,本市还推出“跨省通办”服务,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居民办理不动产登记无需跨省奔波。

  除了房屋和土地,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也从2021年开始被纳入确权登记的范畴。王宏娟解释,进行确权登记就像是为自然资源“上户口”,户口本里明确了自然状况信息及权属状况信息等,为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重要的产权依据。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本市共完成71条河流、6个水库、16个自然保护地、18个国有林场、303个探明储量固体矿产矿区的地籍调查工作,首个自然资源确权登记项目房山龙山地方级森林公园已完成确权登记。(记者 陈雪柠)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