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市政协启动协同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调研协商,市发展改革委通报

京津冀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协同机制

2025年04月10日08:44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今年,京津冀三地政协主席会议将围绕“协同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推动京津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协商。昨天,北京市政协启动该议题调研协商,并组织专家研讨,邀请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经信局通报了有关工作情况。据介绍,京津冀区域共建技术研发及产业创新平台达57个,“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协同机制已初步形成。

  市政协:

  为推动京津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

  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是推动京津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市政协科教委副主任岳鹏介绍议题调研协商工作方案时说,市政协已成立专题调研组,将立足京津冀协同创新实际,重点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对高能级科创平台提出的主要需求、协同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的重点产业科研方向及实践路径等三方面开展调研协商,为推动京津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政协力量。

  其中,将着重组织委员立足三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特点,探索如何在现有重点产业领域科创平台基础上提质升级,打造适应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高能级科创平台。重点关注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钢铁、绿色化工、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立足京津冀重点产业发展中的产学研深度融合需求,从资源投入与整合、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与协同、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等方面,提出重点产业方向上现有科创平台提质升级,更好服务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落地路径。

  市发展改革委: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主动支持和服务雄安新区创新发展,各类创新要素加快向雄安新区汇聚。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天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为产业主导,累计吸引入驻企业140家,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此外,京津两地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成功举办,签约一批重点合作项目,意向投资额超300亿元。

  该负责人还透露,京津冀区域共建技术研发及产业创新平台达57个,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协同机制。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发挥协同平台作用,聚焦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

  三地组建国产化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

  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本市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参与京津冀协同创新,布局10家新型研发机构,聚焦前沿领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并发挥其他各类科创平台作用共促京津冀产业发展。

  在推动创新联合体合作方面,本市组织人工智能领军企业百度联合津冀30余家企业、院所组建国产化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推动国产芯片研发取得积极进展。此外,本市还会同津冀联合筹备启动京津冀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联盟,推动三地共建合成生物制造共性技术平台服务网络,签署合成生物制造伙伴园区计划,促进三地资源共享、联合研发与成果运用。

  本市下一步将研究制定促进京津冀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持续发挥成果供需清单机制作用,增强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服务能力。还将持续推进京津冀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围绕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推动与津冀创新主体开展深度合作,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记者 武红利)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