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变“资产”,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
2024年丰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28亿元创历史新高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鲍聪颖 袁阳)轻资产、高研发的科创企业如何破解融资难题?曾经被束之高阁的专利证书,如今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为了破局的关键。近日,记者从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2024年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攀升至28亿元,创历史新高,为科技创新企业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从知识产权到真金白银:科创企业“突围记”
“2023年公司迎来了新一代主打产品的批量供货,采购原材料的3000万元资金缺口却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阳光凯讯(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章平回忆道。
作为一家注册在丰台区的高新技术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系统及通信安全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及工程实施,结合公司自主研发的轻量化统一移动核心网交换平台、支持深度定制的综合业务平台、端到端的网络安全平台等三大平台,向特种领域用户提供移动通信系统及通信安全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这家专注技术创新的轻资产型科技公司,虽手握百余项知识产权,却因缺乏足够的实物资产进行抵押而陷入融资困境。在传统的信用贷款模式下,企业仅能新增不足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与实际的资金需求相差甚远。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企业可以用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经评估作为质押物从银行获得贷款。
“知识产权质押如同一场及时雨,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不仅将我们的银行授信额度提升至3000万元,资金及时注入后,使公司顺利完成新一代移动通信产品的产能提升,实现新旧产能的切换,新产品市场占有率更是稳居行业前列,为未来5年营业收入稳步增长打下坚实基础。”陈章平谈起这笔贷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他告诉记者:“2024年是我们第二次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获得大额贷款,两年来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7000万元,切实体验到了知识产权从‘知产’变‘资产’的便利和好处。”据悉,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与中信银行合作,建立知识产权质押绿色通道,企业将一项核心移动通信技术专利质押,7个工作日内即获3000万元授信额度。
政银协同创新:破解科创企业融资困境
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过汇总区域内创新型中小微、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知识产权试点优势企业,与注册数据、专利数据比对,筛选出具备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资格的企业名单,实现了对丰台区科技创新型企业基本情况的全面掌握。同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与辖区银行机构建立“白名单”双向推送机制,全面了解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入园惠企”政策宣讲会等举措,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
“通过数据比对,我们发现阳光凯讯(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符合质押要求,实地走访后向企业主动推送补贴政策,协助完成了评估和贷款审批流程。”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马静介绍说。通过政府牵线搭桥,企业不仅获得研发资金,还享受了利率优惠。
此外,丰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针对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具备轻资产、重知识产权且有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通过政府搭台,引导银行、担保公司、评估公司等形成“服务包”,同时实施“帮办代办”,全方位为企业打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路径,提升企业“知产”变“资产”的信心和能力,助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丰台区推进“倍增追赶 合作发展”,打造2+4+6现代产业体系,强化轨道交通、航天航空主导产业优势,做大做强新兴金融、高端商务、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特别是中关村丰台园、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和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的不断崛起,已逐步成为“科技+文化”新地标和数字经济新高地,以及首都金融产业的新高地,聚集了丰台区近90%的高质量创新资源。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助力科创企业‘知产’变‘资产’的重要途径,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对充分挖掘知识产权价值、促进科创领域高质量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未来,我们将搭建‘银企见面会’机制,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水平,继续落实合作协议,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的普惠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中心主任马静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