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

高标准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出亮眼答卷

2025年02月07日17:10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2月7日电 (记者李博)寒冬时节,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森林公园等地,市民游客会不时发现一群又一群水鸟栖息其中。人在岸上走,鸟在林中游,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

一幅美丽的绿色画卷在城市副中心徐徐展开。 人民网记者 李博摄

绿色发展是北京城市副中心最鲜明的底色。去年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一年来,副中心聚焦141项重点任务,高标准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生态、建筑、产业等领域“含绿量”显著提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超低能耗建筑面积居全市前列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推动建造过程绿色化智能化,落地了一批高品质绿色建筑,推广超低能耗建筑21万平方米,居全市前列。副中心在全市率先实现新建公共建筑全部执行绿建三星级标准,“十四五”期间实施装配式建筑251.18万平方米,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62.68%。

随着北京市属国企搬迁城市副中心,企业新总部建设引领绿色建筑风潮。去年北投大厦落成,屋顶光伏发电装机规模413.5千瓦,全年发电量约40万千瓦时;采用地源热泵为主的复合式能源系统,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20吨,能源节能率达42%。

在副中心文旅区,首旅集团总部大厦正加紧建设,预计今年5月竣工。建筑严格执行绿建三星标准,屋面设置了光伏发电设施,并采用地源热泵方式提供项目60%的热源供给。

已培育1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北京城市副中心积极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着力打造创新驱动的绿色产业示范。在先进制造领域,新能源汽车与交通设备产业已成为工业领域第一大细分产业,智能装备、医药健康、新材料等细分产业正稳步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并已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2家、碳中和认证企业10家,绿色可持续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在运河商务区,北京绿色交易所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目前企业碳账户和绿色项目库系统已纳入全国绿色项目3000个,碳配额和环境权益累计成交突破1亿吨。全区绿色金融特色机构达到5家,绿色信贷占比达16.6%,超全国平均水平。

在通惠河畔,北京光学仪器厂启动更新改造,变身北京绿色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园,助力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园区建筑将全部按照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进行建设,采用“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电制冷”系统,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冷供热。还配套光伏发电,预计年减碳1000吨。改造完成后,产业园将成为全市首个集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商务服务业态的零碳园区。

三大文化设施使用绿能年减碳1万吨

当前,北京城市副中心正着力使用绿色能源技术推动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还探索建立以“引绿+赋数+提效+汇碳”为路径的新型电力系统。

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采用地暖等多种供热形式,热源来自地下150米的地热能。绿色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装机占设计热负荷的76%,可满足三大文化设施约60万平方米空间供暖、供冷、生活热水需求。数据显示,三大文化设施采用绿色能源系统每年可减少1万吨二氧化碳,降低能耗折算标准煤3800吨,能源系统节能率约45%,节能效果显著。

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绿色能源系统由地源热泵+水蓄能组成,夏季结合冷水机组可实现供冷。位于张家湾设计小镇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永久会址采用“地源热泵+燃气锅炉+冷水机组”供能形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00吨。

北京环球度假区完成全园区绿电市场化交易,实现全园区100%绿电,度假区一期每年使用绿电约1亿度,成为全球首家全绿电运营的超大型主题公园。

六环高线公园将区域绿化覆盖率提至80%

“副中心坚持把绿色作为自身鲜明特色和发展基调,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为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是副中心保持‘生机勃发’良好态势的深层内涵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表示。

今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方面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亮点:副中心站枢纽即将完工,绿色节能设计把阳光直接引到地下30多米的站台,从而减少照明设备使用;六环高线公园启动建设,把区域绿化覆盖率从50%提升到80%,等等。

到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城市生态品质将显著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生态文明将深入人心,全面建成和谐、宜居、美丽的绿色发展高地。

(责编:鲍聪颖、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