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今年将新增2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人民网北京1月16日电 (记者池梦蕊)1月15日,在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维亮介绍,2025年,北京将围绕工业制造、教育、医疗、金融、文化等领域,以人工智能为牵引,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首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人民网记者 池梦蕊摄
刘维亮介绍,在制造领域,今年北京计划制定出台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相关政策,面向重点制造业场景需求,布局通用大模型和行业垂类大模型,重点提升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服务等全链条智能化水平,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化工业产品和行业企业。我们计划出台北京智能工厂管理办法,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计划新增20家先进级智能工厂,5家卓越级或领航级智能工厂,新增400家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教育领域,计划积极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应用基地,升级完善教育领域大模型底座、训练数据集和测试场,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产品在学生学习与发展、教师教学方式变革等方面的应用示范,推动研发助教智能体、学伴智能体、身心健康成长助手等新型教育智体,打造人机协同的教学新形态。
在医疗领域,将围绕制药、诊断、治疗以及服务等医疗场景,建设人工智能+医疗基地,打造人工智能医疗助手标杆案例,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药研制领域形成突破。试点建立专病数据库,深入探索医疗数据的流通机制,进一步释放医疗数据价值。支持互联网医院发展,鼓励提供在线问诊、远程会诊、机器人手术、智慧药房等新型医疗服务。
在金融领域,将加快“人工智能+金融”应用,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模型提升信用评估、运营管理和资本管理水平,建设大模型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研发金融合规大模型助手,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和准确性。积极参与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
在文化旅游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文旅”在文旅产业的应用,针对北京的特色景点和文化遗产,搭建数字云平台,开发虚拟景区、旅游直播、沉浸式场馆等数字文旅产品,发展沉浸式文旅业态,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主题体验场景,提升游客的互动性和参与感,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此外,我们还将围绕数字消费、数字化赋能低碳发展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刘维亮表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