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成绩强信心谋发展,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首都高质量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筑牢首都人才竞争优势”“着力发展壮大高精尖产业,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在昨天的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现场,捧着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代表、昌平实验室副主任金勤献在这三句话下面重重地划上标记。
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从大力提振消费,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进一步提高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27页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装满了沉甸甸的成绩,也展现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让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备受鼓舞,充满干劲!
谈成绩
科创成绩单彰显发展含金量
获评国家科学技术奖58项、占全国的28.7%;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均居全国各城市首位……2024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明显。“报告用数字来说话,很实,也非常提气!”市人大代表、北京未来科学城校城融合处副处长连玮佳感叹道,这份沉甸甸的科技创新成绩单来之不易,彰显北京高质量发展的含金量。
连玮佳认为,过去一年,北京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方面也可圈可点。以她所在的沙河高教园为例,通过成立沙河高教园区高校联盟,推动“打开院墙办大学”,逐步实现学科、成果、人才等方面的校际融合融通、资源共享。与此同时,市区两级与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分别共建的未来通信产业园、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正在加快推进,将引导实验室技术加快向产业技术转化,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去年,北京中轴线成功申遗,带动了首都旅游形象的提升。同时,北京下大力气改善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这些改善许多企业都能感受得到。”市人大代表、首都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长益说,去年北京航空双枢纽旅客吞吐量达到1.168亿,恢复到2019年的113%。这个成绩得益于首都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整体环境的改善。
蓝天常在,也是有目共睹的成绩。2024年,北京细颗粒物年均浓度30.5微克/立方米、下降6.2%,优良天数达到290天、增加19天,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全国第一……“好成绩有‘天帮忙’的成分,但主要是‘人努力’的结果。”市人大代表、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管理事务中心主任石爱军说,去年,相关部门在汽车以旧换新、国四排放标准老旧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持续巩固扬尘百日攻坚等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才有了如今的成绩。
“‘美丽乡村越来越成为市民向往的地方’,报告中的这句话让我非常有共鸣。”来自环境资源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副主委、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资源生态与生物资源研究室主任闵庆文认真学习政府工作报告,反复阅读与乡村发展相关的内容。
闵庆文说:“2024年,多项事业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结合我所从事的专业——研究乡村发展、乡村的生态环境,一方面,市民愿意到乡村去,说明乡村的生态环境在不断改善。同时,乡村的发展也需要市民的支持和参与。‘城市居民到乡村来’这种模式,更能促进乡村的产业发展,推动产业振兴。”
强信心
一系列务实举措鼓舞人心
展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大力提振消费”,一系列务实举措让代表们信心倍增。
“吸引国际旅游消费,我们有信心!”市人大代表,厦门航空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兼北方总部总经理陈立在审议报告时谈到,去年前三季度,北京市游客接待总量超过2.8亿人次,其中入境游客271.9万人次,同比增长207.8%,国际旅游收入242.5亿元。
陈立认为,交通是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航空是做大旅游市场的关键支撑。“为了更好地服务国际游客,应加快大兴临空区国际消费枢纽项目的建设,完善相关配套服务,不断提升出入境、出行、支付、通信等方面的便利,让大兴机场成为外国人来华旅游消费的‘首选站’。同时,针对国内游客,出台旅客出行补贴政策,通过降低旅客出行成本,刺激更多的消费需求,将‘出行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抓好就业这个民生头等大事”。市人大代表、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王海英深有感触地说:“政府对民生保障高度重视,尤其是在就业保障方面,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市场。”王海英分享了她的观察,“医院安检岗位对安检员有着专业要求,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从业人员的培训,这不仅缓解了一部分人的就业压力,同时也满足了医院安检岗位的实际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让人非常振奋。其中提到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让我们多年的愿望实现了。”来自文艺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张鸿声说,申遗成功不是中轴线保护的结束,文化遗产保护应该具有延续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议在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文学馆中增设展示北京的专题,讲好北京故事,推广北京形象。
近几年,“为一场演出奔赴一座城”的跨城观演现象流行起来,北京更是成为全国各地观众观看演唱会、欣赏优秀剧目的热门目的地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入推进演艺之都建设。发展演艺经济,“北京拥有独一无二的文化资源,全国最好的文艺团体、创作人才汇聚在此。”来自文艺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郭磊对此充满信心。
谋发展
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聆听报告后,我很受鼓舞!”市人大代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冬感叹道,这几年,北京在智慧制造、未来健康等产业成果层出不穷,大力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为北京未来发展孕育了强大的动力、活力、潜力。“人工智能,事关产业的深度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事关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着眼未来,张冬认为,北京应加大人工智能高地建设力度,抢抓产业布局,推动更多场景应用。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昌平实验室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不断壮大顶尖人才队伍,奋力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加速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生命科学创新高地。
“成立四年来,昌平实验室产生了多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目前,实验室聚焦恶性肿瘤和退行性疾病这两个方向,在癌症早筛、免疫治疗、化学重编程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上取得了重要突破。”金勤献自豪地说,未来,昌平实验室将继续积极对接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科技领军企业等创新主体,紧扣国家发展和人民健康需要开展科研,在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戏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尹晓东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支持在京高校高质量发展,推进市属高校一校一策分类提升等内容。“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学科专业特色,艺术类院校更是如此。我很有信心,在新的一年,北京的文化、艺术、教育都迎来更好的发展。”本报记者 孙宏阳 张蕾 孙杰 李博 韩轩 景一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