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创新升级
本报记者 王润
2021年7月,北京市提出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为建设全国文化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2年,首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圆满举办,为观众献上精彩文化盛宴。2023年,“着力打造‘演艺之都’”首次写入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也首次成为北京文化论坛配套活动之一。
今年,从9月3日至12月12日,历时三个月的“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创新升级,五大主题单元推出113部作品580余场演出,吸引22万余名观众走进剧场,交出了更加耀眼的答卷,也为打造“演艺之都”增添了更多磅礴动力。
话剧《北京法源寺》剧照 本报记者 方非摄
京剧《白蛇传》剧照 王小京摄
深度融合 彰显城市之魂
本届展演季巧妙地将剧目展演与城市特色相结合,通过舞台艺术这一独特载体,讲好北京故事,传递城市精神。
已经热演十年的经典话剧《北京法源寺》作为展演季开幕大戏,以“开票即售罄”之势在国家大剧院火爆登场,不仅吸引了众多本地观众,更有外地观众慕名而来。剧中,清末京城重要人物的思想交锋与波澜壮阔的历史巨变交织,让观众心潮澎湃,掌声雷动,演出结束后还不舍离去。面对此情此景,该剧编剧、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感动道:“未来,我们将继续带着对中国式演剧精神的理想主义追求,为观众继续演下去,彼此成就。”
“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也是2024北京文化论坛的重要配套活动之一,北京人艺京味话剧《玩家》在此期间迎来第101场演出,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表示:“我们特意在北京文化论坛期间安排了《玩家》演出,让广大观众可以看到这部经过时间检验、具有北京特色的大戏。”
本届展演季还有多部京腔京韵的京味大戏相继上演。北京曲剧剧种命名72周年、北京市曲剧团建团40周年之际,北京市曲剧团新作《文天祥与忽必烈》将文天祥和忽必烈两大人物搬上戏曲舞台,在剧种特色与题材立意上进行守正创新的新尝试;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齐白石》勾勒出齐白石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展现了老北京的风俗与文化内涵;由龙马社和德云社合作的《窝头会馆》通过京城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让观众感悟人生百态;儿童剧《故宫里的大怪兽之消失的龙女嫁衣》《我爱北京天安门》让孩子们从小就受到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这些剧目凝聚了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反映出北京丰富厚重的文化资源是舞台表达生生不息的创作源泉,也深刻体现了展演季极为注重文艺创作与城市的深度融合和文化互动。
原创力量 激发业态活力
“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聚焦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舞台艺术作品首发地,推出了多部首演首发的优秀原创剧目。大剧场展演单元的50部剧目中,全国首演、北京首演的作品占到了21部,这一比例前所未有。这些新人新作不仅展现了创作者们的独特视角和艺术追求,更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剧体验。
话剧九人的原创新作《翻山海》以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女子篮球队的故事为题材,展现女性传奇;原创音乐剧《北上》融合了不同地域的音乐特色,将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州运河船工号子”与京味小曲融入剧中,让观众深刻感受到北京的历史韵味和时代变迁;著名电影导演陆川首次担任舞剧编剧和总导演的原创舞剧《天工开物》,把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搬上舞台,生动再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之美;中国煤矿文工团的《温暖的味道》聚焦乡村振兴,传递新旧理念碰撞的深意,演出结束后,观众还能惊喜地领到陕西苹果。这些具有创新意识的剧目,不仅视野开阔,题材多元,而且在北京首演后赴全国巡演,将“大戏看北京”的能量和感染力辐射至全国,为全国戏剧舞台注入新活力。
北京在演艺空间创新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也为观众带来更多新鲜的观演体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新空间剧场的沉浸式魔术脱口秀、繁星戏剧村的沉浸式悬疑喜剧、开心麻花沉浸式戏剧酒馆秀和环境式悬疑戏剧杀、鼓楼西剧场中的国际独角戏剧节……13个演艺新空间里的27部展演剧目,以年轻化的样态和创新的表现方式,进一步丰富了北京的演艺市场,为观众带来了更多元化的观演选择,同时引领文化消费新时尚,充分体现了北京作为“演艺之都”的原创力和多样性。
隽永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在致敬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本届展演季不遗余力。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今年迎来首演60周年纪念,特别安排在1964年该剧首演的北京天桥剧场演出,台上,“琼花”的扮演者已传承至第六代;台下,不少观众一家几代人同看经典大戏。由濮存昕、龚丽君主演的北京人艺经典话剧《李白》从1991年首演,历经33年舞台打磨和时光淬炼,成为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于一体的经典之作,作为本届展演季闭幕大戏,体现了中国文人的风骨和中国文化的底蕴。
经典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由国家大剧院出品制作的京剧《白蛇传》秉承“尊古不复古、守正不守旧”的原则,在尊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扬新时代的创新精神,尝试探索全新视角,运用舞台高科技手段,将京剧传统乐队与数字乐队融合,让古老故事焕发新的光彩,同时赢得新老戏迷一致盛赞。由北京人艺青年导演闫锐执导的曹禺名剧《原野》,也以充满现代精神的当代解读与多元手法的舞台呈现,为经典注入青春力量。
国际视野 展现开放之姿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中法建交60周年,本届展演季也是“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举办以来引入境外剧目最多的一届。俄罗斯百年名团瓦赫坦戈夫剧院带来国际名导图米纳斯执导的话剧《战争与和平》中国首演,法语原版音乐剧《巴黎圣母院》让世界文豪雨果发人深省的恢弘巨著化成震撼人心的动人旋律。今年全新升级的北京人艺国际戏剧邀请展,邀请到9部来自国内外知名院团及团体的作品,其中7部系首次与北京观众见面。本届展演季的戏剧影像展映单元也带来了20部国际一流顶尖剧院剧团的经典之作。
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不仅一直活跃在话剧舞台上,而且常常出现在观众席中,展演季的多部剧目他都到场观摩,并和主创进行深入交流。“要当一个好的观众,才能当一个好的演员。”濮存昕说,“我们现在能够请到全世界这么多好剧团、好演出、好演员,真得开眼界。我们需要抬眼看世界,看我们的同行,看各界艺术家的创作;我们要有审美,要能看到精华中的精华。”
各界交流 共谋行业发展
随着展演季的深入进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戏剧沙龙活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流盛宴。
9月至11月期间,六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戏剧沙龙以线下活动和线上直播的形式吸引了众多戏剧从业者、学者、爱好者和普通观众的关注。每一场沙龙都聚焦行业发展热点话题,为各界观点碰撞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六场戏剧沙龙直播总场观量超过110万人次,充分展示了展演季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在“北京‘演艺之都’建设与探索”主题戏剧沙龙中,著名导演王晓鹰不禁感叹道:“多年前,我出国访问时,曾经特别羡慕一些国际大都市的文化生活,每天看戏都看不完。现在,北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丰富的演出成了城市文化形象的一部分。”他认为:“现在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已经从过去的‘够不够’转向了‘好不好’,大家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好作品。我们也期待更多高质量新作,与经过时间和观众考验留下来的高质量经典一起向前发展,让‘演艺之都’更加气象万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