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十六区动态>>通州区

推动一批创新成果和标志性项目落地

副中心新增“两区”入库项目730个

2024年12月04日08:47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阳光数科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德威斯特中国总部入驻开业……今年以来,城市副中心“两区”建设亮点频出,聚焦绿色金融、财富管理、城市科技与创意设计、专业服务等重点领域,围绕政策制度创新、重点项目落地、外商投资促进等重点工作,推动了一批突破性案例创新成果和一系列标志性项目落地。今年前10月,副中心“两区”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730个。

  重点项目加速落地

  今年2月6日,作为城市副中心首家全国性保险机构设立的保险科技子公司,阳光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光数科”)注册成立,落地阳光金融城。“运营9个月以来,通州区政协、区发改委、永顺镇工作人员多次上门调研,组织交流活动,了解各项政策落地情况,解决企业遇到的问题,让我们切实感受到通州区为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所做的努力。”阳光数科总经理助理杨丰昱说。

  在企业注册落户过程中,通州区提供了相关支持政策,助力企业吸引优秀人才、加速发展。例如在办理公司注册、审批等过程中,“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高效服务措施让企业感受到了副中心温度,很快完成入驻手续并顺利开展业务。“当初决策入驻副中心,就是高度认同通州区优良的营商环境、优越的区位优势和高效的政府服务效率,能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事实证明,当初的决策十分正确。”杨丰昱说。

  得益于副中心的助力护航,阳光数科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前沿技术,持续孵化数字化保险产品和服务。今年7月,阳光保险成立了“保险科技数智创新联合体”,整合科技、保险、投资等领域的行业力量,解决保险科技领域面临的突出问题。目前,联合体已吸引超过72家主要保险公司、科技公司和保险科技公司加入,围绕大数据风险定价、智能客服、数字化运营、数字化风控、销售机器人等12个保险需求场景,吸引近150家企业发布了200余款科技产品和解决方案,促成了10余个大型合作项目落地。

  包括阳光数科在内,截至今年10月底,副中心已促成三峡科技北京储能科技分公司、国投种业、国合新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华通绿源、北京市市政四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国际贸易通州分公司等央国企及子公司注册落地,拓华生物、骞策资本、快乐车行等重点企业落户副中心。全区“两区”项目库新增入库项目数达730个,名列全市第三,其中落地项目数490个,全市排名第四。

  新设外资企业145家

  在吸引利用外资方面,副中心着力提升国际化招商水平。运河商务区管委会副主任、区“两区”办专职副主任任艳霞介绍,全区设立国际招商联络机构,应用招商项目数字化管理系统“经济大脑”智招平台,积极开展外资专班企业洽谈,形成了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招商新机制,实现外资规模显著增长。

  今年5月31日,运河商务区首家外资企业中国总部德威斯特正式开业。“自入驻以来,各部门在人才服务、政策解读以及招聘、宣传上的支持,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副中心优质高效的服务水平。同时,运河商务区‘两区’政策叠加给我们跨国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优势利好,助力公司不断拓宽国内市场业务渠道。”德威斯特中国总部总经理王运良表示。

  作为一家总部位于斯洛文尼亚、世界知名的数据采集系统制造商,德威斯特在全球主要国家均设有分公司或合作伙伴,主要业务为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研发和制造,并提供完整的测试系统解决方案。今年,企业将中国总部由香港迁入通州运河商务区,并在运河商务区新设立控股公司华数测试仪器(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德威斯特(北京)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德威斯特已在运河商务区实现注册、税务、纳入统计监测、办公“四落地”。

  “从香港搬到北京城市副中心,企业的业务发展很快,我们正积极筹建软件研发中心、设备标定中心,从欧洲发出的精密仪器设备无须绕行香港,现在可直发内地,节约了不少时间。”王运良说,“我们团队以及我本人,都居住在通州,日常上班通勤很方便。副中心的变化日新月异,为我们在这里工作生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今年以来,副中心已推动新工(中国)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新源劲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德威斯特(北京)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万物跳跃科技有限公司等自贸试验区重点企业落地。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区新设外资企业145家,同比增长90.79%。

  制度创新成果丰硕

  副中心“两区”建设聚焦绿色金融、京津冀协同、人才服务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今年还推出了制度创新成果20余项。截至目前,副中心“两区”制度创新成果已有6项案例获评国家级案例,10项案例获评北京市“两区”改革创新案例,位居全市前列。

  其中,京津冀政务服务“同事同标”作为北京市唯一案例入选商务部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合推出179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的“同事同标”事项,推动京津冀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结果互认经验做法在全国复制推广。

  “‘自贸通办’为京冀政务协同注入新活力”入选自贸片区创新联盟2023至2024年重要制度创新案例成果汇编。创新“自贸通办”模式,有力推动3600余项北京市和通州区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河北自贸试验区经验做法在全市复制推广。本报记者 孙云柯

(责编:董兆瑞、鲍聪颖)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