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科学博物馆预计2027年竣工 世界最早天文钟将全尺寸复原展出
本报讯(记者 何蕊)我国首家综合类收藏型科学博物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于今年初选址开工,预计2027年竣工。记者昨天获悉,永久场馆建成前,该馆在清华校内设置了临时展厅,生物标本、电工仪表、口腔医学史等一系列馆藏精品提前亮相。
科学博物馆临时展厅位于蒙民伟人文楼地下2层,每周三至周日面向师生及入校参观的社会观众免费开放,部分时段提供志愿讲解服务。“生命絮语:X博物馆标本艺术展”“如齿神奇: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史珍品展”“表里生辉: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电工仪表”3个微展首次亮相。
“生命絮语”展将生物标本与传统工艺美术、多媒体展示技术相结合,呈现生命的自然之美。“表里生辉”的展柜里展示了约30件电工仪表,时间跨度近200年,种类涵盖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等。这些仪表不仅在电力工程和科学实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还诠释了测量技术的历史价值与进步轨迹。来自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口腔医学史博物馆的15件(套)代表性藏品亮相“如齿神奇”微展,通过中外口腔医疗器械、显微镜、中国古代口腔医学文献文物等,串联起口腔医学发展史。
永久场馆建成后,展品将入驻新展厅。清华科学博物馆永久馆址位于清华艺术博物馆与美术学院大楼之间的空地,规划了6000平方米的展厅,内设主展厅、清华厅和特展厅。主展厅展示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清华厅展示清华理工学科的发展历史,特展厅将与国内外博物馆合作布展。
镇馆之宝也已确定:该校正在自主研制、全尺寸复原的水运仪象台,建成后将作为核心展品置于常展厅的显要位置,恒常运行,长期展出。清华介绍,水运仪象台是北宋时期发明的兼有计时、报时、天象演示和天象观测功能的超大型科学仪器,标志着中国古代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高峰,被誉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钟,实物已消失。1953年,时任清华第一副校长、中国现代机械学科的开创者刘仙洲提出复原水运仪象台的构想,并讨论了若干技术细节。今年4月,清华名誉校董高英士认捐“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水运仪象台项目”,使该校复原水运仪象台的设想走进现实。
清华表示,复原此件仪器,对于深化中国古代机械技术史研究,具有深远意义。科学博物馆建成后,将以科技文物和高科技互动展品相结合的展陈方式,再现人类科技史上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呈现清华理工科的科技成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